今日(2月15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了题为《站上13万亿元新起点:今年保险资金去哪儿》的文章。
今日(2月15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了题为《站上13万亿元新起点:今年保险资金去哪儿》的文章,全文如下:
截至2016年底,资产总量突破15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13万亿元,中国保险业站上新起点。在被监管部门认为可能是保险资金运用非常困难的2017年,保险资金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保险业是高负债行业,保险资金并非保险公司自有资产,管好这笔钱,并确保资金保值增值是保险公司的应有职责。在当前低利率环境持续和“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随着保险业总资产不断做大,新增保险资金投资需求以及大量到期资金的再投资需求迫切,保险业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矛盾突出。
化解矛盾是当务之急,根据保险资金特性,为其找到好的“出口”则是有力抓手。目前保险资金投向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他投资。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险资运用要“稳”字当头,严格控制风险,固定收益类资产仍是其最主要的配置方向,但随着收益率下降,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是理性的商业选择。
这位负责人说,保险公司谋求的是长期稳定收益,现阶段资金配置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大,适当提高在资本市场中对业绩稳定的蓝筹股的投资配置,对保险资金而言是大势所趋。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比例仍有上升空间。一位资深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保险公司应加强市场形势研判,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控制能力制定投资策略。固定收益类资产安全性相对较高,投资配置必不可少,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现金流相对充裕的保险公司则可以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占比。
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资金的需要也十分强烈。保险资金特别是长期寿险资金,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类项目的投资周期匹配,对接实体经济具有天然优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高林表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既符合政策方向,又能带来实际投资收益,应紧跟国家战略,通过参与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成效。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保险业累计发起设立债权、股权和项目支持计划659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7万亿元,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持。
投资有风险,小心驶得万年船。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保险资金面临的利差损风险和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等形势严峻,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短期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行业应对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负债成本,降低收益预期。保险公司要建立产品开发和投资运作的协调机制,产品、精算、投资、销售要协调一致,严防产品定价风险和利差损风险。在产品设计环节,要与资产管理部门充分协商,考虑投资能力和市场状况,真正实现资产端和负债端良性互动。
保险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保险资金投资应把握这一本质。在保险行业资产负债匹配整体呈现“长负债、短资产”的情况下,资产端和负债端良性互动才能有效防范风险,促进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