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1月数据后发现,IPO首发申请的上会数量已达48家,这一水平已远超过往同期。然而,一方面企业IPO上会的速度在提升;另一方面,被否的企业也在增多。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宋思艰
尽管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但是IPO上会审核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就在今日(1月23日)晚间,据证监会公布的发审委消息显示,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IPO首发申请上会并获得通过。而在1月24日,又有广东新劲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的IPO首发申请拟上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1月数据后发现,IPO首发申请的上会数量已达48家,这一水平已远超过往同期。然而,一方面企业IPO上会的速度在提升;另一方面,被否的企业也在增多。今年1月,已有6家企业的IPO首发申请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
上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7.1%
1月23日,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IPO首发申请上会并获得通过。
紧随其后的是,1月24日,又有广东新劲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泰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这四家公司的IPO首发申请拟上会。这意味着在1月23日、1月24日,IPO首发申请的上会数量已达10家。
如果1月24日上述四家公司正式上会后,今年1月IPO首发申请上会数已增至48家。然而从预计的募集资金来看,这48家拟IPO上市企业的首发募集资金就已超过了2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同期对比来看,2017年1月,48家IPO首发上会数量已创下近10年新高。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往年1月上会数量的峰值是2016年,达到35家。由此可见,今年1月的这一水平较去年同期足足增长37.1%。
“IPO上会数量增多说明了监管层审核效率在大大提升,审核程序更加简化。”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IPO审核程序漫长、效率不太高,所以IPO上会企业数量并不多。而IPO审核程序漫长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IPO排队数量大,一些企业可能心灰意冷,不愿通过IPO上市,“IPO审核效率提升对企业是一种鼓励和正面导向,促使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通过IPO来完成上市。”
更加关注IPO信息的合理性、合规性
一方面,企业IPO上会的速度在提升;一方面,被否的企业也在增多。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1月44家IPO首发上会的企业中,已有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闯关”失败。另外,还有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被暂缓表决。而横向对比来看,IPO首发申请被否的企业数量也创下了最近十年的峰值。
从对于被否企业的审核意见来看,监管层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盈利能力、关联交易等财务指标,同时还将审核重点扩展到股权转让合理性、企业交易真实性等问题。最近被否的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关注到其过往股权转让的合理性和合规性。除此之外,发审委还对其业务费真实性及合法合规性提出了询问。
在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审核意见中,发审委询问其与浙江华通之间的交易是否真实、公允以及是否存在特殊利益安排等。此外还质疑其部分交易背景和商业合理性是否真实、公允。
在对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审核意见中,发审委同样提到其累计实现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很高的合理性、真实性。
“这说明监管层越来越淡化企业纯粹财务指标的高低,利润多少,而更加关注IPO材料的合规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董登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审核结果来看,监管层通过基本的财务数据、行业目前形势、平均盈利水平来判断一家企业资金数据是否有矛盾或者有水分,这依然是在IPO材料的合规性、真实性、完整性这三个方面着手下文章,“我判断这些也将是IPO审核的重中之重,以后IPO申报材料的信息造假也将越来越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