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浙江银监局局长熊涛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16年11月末,辖内已经组建各类债委会700家,用信余额2335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末,浙江全省合计处置“僵尸企业”546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296亿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编辑 姚茂敦
2017年1月5日,浙江银监局局长熊涛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16年11月末,辖内已经组建各类债委会700家,用信余额233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浙江银监局确立1+1债委会双轨运行模式是,选择以债委会为支点,提出“促帮扶+维债权”和“困难企业帮扶+僵尸企业出清”相结合的“1+1”工作思路,即原则上选择“三家以上债权银行、且贷款余额合计3000万元以上”的困难企业和“僵尸企业”组建债委会,由债委会牵头与政府、司法部门开展对接,对需要帮扶的,督促企业自救;对退出的,做好与破产程序中债权人会议和破产管理人的有效衔接。
“各债委会均建立了主席银行、工作小组等运行机制,并不断完善议事维权、信息交流等工作规则。”熊涛表示。
针对“僵尸企业”方面,熊涛进一步分析指出,该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通过逐户深入排查、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等方式列出“僵尸企业”名单;在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僵尸企业”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债权银行共同决策、一致行动、科学分类,灵活统筹运用司法重整法、破产清算法、资产收购法和企业兼并法等系列方法,一户一策制定融资化解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末,浙江全省合计处置“僵尸企业”546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296亿元。
“通过发挥债委会的作用,最大限度维护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同时对企业也实现了稳定预期、稳定信贷、稳定支持的效果,尽量减少对区域经济产生负面冲击,防控好金融风险。”熊涛坦言。
一直以来,浙江民营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盛行。
对此,熊涛表示,该局大力推动开展“化圈解链”,从降低或有负债角度推动企业降杠杆。一方面,加强监测和风险预警,比如创建“两多一过”(多头授信、多头担保和过度授信)监测体系;研发企业担保圈识别工具(GRIT)等;另一方面,做好担保圈的拆解。按照“一事一议、一户一策、一圈一法”的思路,针对担保圈关键节点的企业分类施策,拆开或者切断担保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的企业过度融资、过度投资相对突出,经济下行也容易出现资金链问题。
“早在2013年,浙江银监局就开始试点联合授信管理机制,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将联合授信作为‘降杠杆’的重要手段予以推进,并上线了‘联合授信管理系统’,银行间授信、担保等信息可线上实时查询,可实现自动监测预警。银行定期测算、核定对企业的授信总额及企业的对外担保总额,在总额内对企业进行授信。”熊涛指出。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该省联合授信的试点企业已达3.3万家,约占全部授信企业的1/6,比2015年同期约增加1万家,增幅达45.72%。
此外,熊涛还透露,“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银行业联合惩戒逃废债工作机制,构建信息平台,签订同业公约,对十二类逃废债行为实施惩戒。”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