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淬炼 一个由大到强必经的痛苦历程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1-05 01:29

    李 伟(每日经济新闻执行总编辑)

    岁末年终,各类媒体的各类回顾性专题铺天盖地。老实说,我看了很多这类专题,总感觉有些表演之嫌,于媒体者,仿佛这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例行仪式。

    然而,面对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每日经济新闻》却必须来“凑一下热闹”。因为,2016这一年,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太不平凡,作为一家严肃的财经媒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进行一次深度的反思,以期望中国电影市场能够走在“由大变强”的路上。

    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能简洁明了地给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一个定义呢?要给一年来纷繁复杂、丰富多彩、起伏激荡的电影市场一个词语定义,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须全面,能比较全面地概括这一年来的整体状况;其次必须确切,要能切中实质和要害;最后必须昭示希望,无论眼下如何,中国电影市场的希望就在前方。

    连续几天绞尽脑汁,一遍遍地把2016年中国电影行业万象,像放映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放映出来,一个又一个词语跳出来,一个又一个词语被抛弃。直到在那个重度雾霾中寒冷的早上,在拥挤的上班高峰期的地铁里,两个字突然从脑海里蹦出来:淬炼。我想,就是它了。

    一块生铁在熊熊的炉火中被煅烧得通红,继而在铁砧子上被几把大铁锤反复锤炼,废屑脱落、火星四溅,继而被放入冷水池中,随着响亮的滋滋声,废屑继续脱落,浓雾升腾,然后再被放入熊熊燃烧的炉膛中。如此循环不断,直到最后坚硬、优美、锃亮的作品成型。

    2016年中国的电影市场,正是在经历着这样一个淬炼的过程。

    【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大起又大落。】年初的美人鱼34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电影历史性的高峰,可是,随之而来二季度却立即进入了全年的票房凛冬,年初行业普遍预计的600亿元全年票房,最终报收在457.12亿元。相比2012的171亿元、2013年的218亿元、2014年的296亿元、2015年的441亿元这样几年平均35%左右的年度增幅,2016几乎可以说零增长。

    【这一年,资本继续深度搅动着电影市场。】逐利的资本在电影市场左冲右突、群雄逐鹿,让人眼花缭乱。《叶问3》偷票房、快鹿保底发行事件,撕开了资本面纱的同时,也撕扯着大众神经;明星天价薪酬、明星IP化引发大众广泛关注和讨论;上市公司收购影视公司大战引发监管层高度关注;资本裹挟下的唯票房论继续肆虐行业;靠“下跪”突围的文艺片继续拷问着分类电影的发行和放映制度。

    【这一年,电影市场的论战从年头持续到了年尾。】继机器人新闻让新闻记者们哭晕在厕所后,年初,阿里影业的机器人编剧又差点让国内知名编剧们集体哭晕在书房。终于引发了关于电影行业工匠精神的大讨论,4月份国内30多位知名编剧齐聚怀柔论剑,一时间蔚为壮观。及至年尾关于《长城》的论战甚至牵动了权威大媒的参与。

    2016年的电影市场,这一切,看起来让人心塞,但是,认真一想,其实都是好事。经过近5年的大发展后,经过近3年的资本渗透以至于资本全面进入后,今年终于把该暴露的问题和缺陷,统统暴露出来了。

    【这一年让观众更成熟了。】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好的片子,什么是不好的片子。他们知道了尊重电影工匠们对电影产品的创造,也知道了抵制唯利是图的资本的各种宣发上的诱惑。

    【这一年让资本警醒了。】他们知道了仅仅靠大资本的造势、靠大卡司的压阵而无好的内容支撑,已经行不通了。他们知道电影产业必须严格按照电影规律来,企图挣快钱只能毁了电影和自己本身。

    【这一年让电影从业者们更清醒了。】他们知道,电影产业是产业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是文化就必须要有情怀,更要有工匠精神,要满怀对电影的敬畏、要精雕细琢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2016,是中国电影真正的淬炼之年。】淬炼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让废屑脱落让精华留存的过程。

    淬炼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却充满希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电影“国家队”登陆A股:新华山论剑谁将笑傲江湖

    下一篇

    北京或越过国六a实施国六b:最严排放标准重压汽车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