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2月PMI录得去年内次高点 企业原材料与物流成本上扬需关注

    2017-01-01 11:01

    2016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略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表示,2016年,受世界经济复苏疲弱、我国增长周期调整、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经济增长呈现底部企稳迹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记者  胡健

    1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发布2016年12月PMI。

    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略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为年内次高点,且为该指数连续第5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提醒说,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利润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12月PMI录得年内次高点

    从去年全年PMI的走势来看,最低点出现在2月,为49%,最高点为11月,达到51.7%,该指数全年整体呈现稳步向上爬升态势。

    尽管照比11月有小幅回落,但12月PMI仍旧录得年内次高点,并且可圈可点。

    就12月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位于临界点,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

    赵庆河分析说,生产和市场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生产指数为53.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是PMI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仍为年内次高点。

    他表示,新订单指数为53.2%,与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位于年内高点,与生产指数的差值降至三年来低点,表明产需平衡较为稳定。

    对外经济方面,当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1%和50.3%,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节日因素也成为12月PMI的亮点之一,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8%和52.0%,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PMI创今年新高。

    赵庆河还介绍说,随着元旦和春节假日的临近,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实现快速扩张,PMI均在53.0%及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受世界经济复苏疲弱、我国增长周期调整、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经济增长呈现底部企稳迹象。

    企业成本上升需要关注

    赵庆河介绍说,受雾霾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部分企业减产限产。12月高耗能制造业PMI为49.8%,重回收缩区间。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为46.3%,比上月下降3.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另外,他特别提醒说,近期部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和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本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9.6%,连续6个月上升,攀升至近年来的高点。同时,反映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连续5个月上升,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利润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去产能导致上游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回升,PPI降幅持续收窄,PPI环比持续正增长的态势拉动PPI同比指标从2015年12月的-5.9%连续回升。

    9月PPI同比涨幅回升至0.1%,结束了持续54个月的负增长,扭转了2015年的结构性通货紧缩预期。2016年11月PPI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1.5%。

    这对经济运行来说绝非坏事,但原材料成本上涨也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压力。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四季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比“下降”的多18.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认为今年企业环保支出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或“有所增加”的占62.8%,“明显减少”或“有所减少”的仅占2.3%。

    赵庆河还提到,反映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连续5个月上升,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利润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此外,12月,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继续位于收缩区间。调查结果显示,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比例接近六成,为今年以来的高位,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困扰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之一。

    刘元春建议,政府要继续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的经营负担,让企业部门能够正常的经营和运转。在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产业上,政府应予以多种政策的支持和鼓励,降低部分企业在开拓新业务过程中的风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2016年公募排名战完美收官 最赚钱的基金花落谁家?

    下一篇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要求明确:须全资设立私募基金子公司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