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多数动力电池企业难达国家产能要求 9成或将出局

    证券日报 2016-12-30 08:30

    面对政策调整,记者观察到,一方面行业龙头企业在争相加大投入,扩大产能,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则放缓了跟进步伐,转为观望。

    政策变动的风向,正影响着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步伐。11月底,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显示,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从此前“不低于2亿瓦时”调整为“不低于80亿瓦时”,一下提高40倍。

    对此,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80亿瓦时的产能限制是媒体和行业存在过度解读。这个产能要求本身与推荐目录以及企业能否拿到补贴并不相关。

    同时,他表示,政府此番提高门槛的意图很明显,即促进动力电池行业的兼并和淘汰,改善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环境。方建华预计,未来九成电池企业会出局。

    另外,长江汽车品牌总监胡铭表示,行业的规范条件也应从能耗、安全和环保等公共指标上去约束企业,而不单纯从企业产能规模上去限制。

    面对政策调整,记者观察到,一方面行业龙头企业在争相加大投入,扩大产能,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则放缓了跟进步伐,转为观望。

    行业整合期到来  大厂扩产小厂出局

    近日,骆驼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10亿瓦时电池项目已经投产,按照规划,公司将继续建成总计40亿瓦时的动力电池产能。 事实上,骆驼股份提速动力电池产能布局的举动,已成为动力电池行业扩产的缩影,包括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供应商龙头企业都已经积极扩产。

    记者注意到,正在大幅度扩产的动力电池企业不止骆驼股份一家。按照亿纬锂能日前披露的规划,今年其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50亿瓦时,预计2017年将扩建至90亿瓦时。

    此外,宁德时代今年10月份也启动了一项100亿瓦时的动力电池产能项目。按照规划,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能将在今年扩产至60亿瓦时,并计划在2020年扩产至230亿瓦时。

    从已公布的产能数据来看,在国内53家主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中,达标企业屈指可数。2016年比亚迪现有产能100亿瓦时,到年底产能将突破160亿瓦时;紧随其后的宁德时代2016年产能为60亿瓦时,预计到年底产能勉强触线,将达80亿瓦时。

    “80亿瓦时的产能限制,媒体和行业都存在过度解读。这个产能要求本身与推荐目录以及企业能否拿到补贴并不相关,只相当于一个白名单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指针,而非硬性要求。”日前,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从此前工信部公布的四批动力电池推荐目录名单来看,是否达到产能要求并不作为是否享受政府补贴的必要条件。在方建华看来,意见稿与其被称为“规范条件”,不如“指导意见”来得更贴切。

    “政府此番提高门槛的意图很明显,即促进动力电池行业的兼并和淘汰,改善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环境。”方建华向记者表示,建设80亿瓦时的动力电池产能,仅厂房和设备就至少需要投入20亿元以上,未来部分中小电池企业会逐步转型或被兼并。他认为,再经过2-3年的洗牌之后,动力电池行业聚集度会进一步提高,预计会有九成电池企业会出局。

    根据最新统计,申请的企业已经多达70家,而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迟迟还未能获得准入。对于还未能进入电池白名单的企业来说,新版规范条件意见稿明显把门槛拔得更高了,光是产能这一项要求就能把绝大部分企业拒之门外。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已经获得准入的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工信部将对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很有可能还面临重审。总的来说,动力电池企业面临政策标准上的挑战非常严峻。

    行业规范仍待细化   优质电池产能并不过剩

    根据中汽协统计,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42.7万辆。按照每10亿瓦时动力电池可以配备4万辆新能源汽车来估算,目前我国纯电动乘用车电池产能的需求大约为107亿瓦时。

    然而,目前国内参与动力电池生产的企业数量已经多达145家,已建成产能和在建产能都远超出了需要。对此,长江汽车品牌总监胡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番政府就是希望通过提高动力电池门槛的方式,解决行业存在的无序建设的问题,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胡铭也同时表示,行业的规范条件更应该从能耗、安全和环保等公共指标上去约束企业,而不应该单纯从企业产能规模上去限制。

    对此,方建华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此前因为动力电池准入标准较低,行业竞争一度较为混乱。很少有企业安心做技术,一味进行产能限制可能会加速产能过剩,并且扼杀中小型的创新型企业”。他认为,意见稿一下子过度强化对产量的限制,相应的就弱化了对技术和品质的要求。

    事实上,在数量提升的同时,我国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生产成本、产品一致性等方面仍然薄弱,质量参差不齐、技术研发不到位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通病。而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背景下,主机厂普遍要求明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下降,这对明年动力电池行业的盈利前景提出了难题。

    对此,方建华表示乐观。他认为,整车企业希望价格下降,是买方的主观愿望,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说实话,真正能够满足整车企业性能要求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其产能并不过剩。近年来野蛮生长的、投机的电池产品看似产量高涨,但整车厂家是不会用的。”

    上一篇

    “赵薇,你到底有多少钱?”昨天,上交所终于问出这个问题!

    下一篇

    企业大佬如何炒股?董明珠逢大跌就买 两年29次买入格力电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