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大北农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农业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在产业扶贫与公益扶贫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与行动。大北农以服务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大北农特有的方式将企业、产品、市场、农民的需求有机整合,通过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将高品质、高科技的产品带到田间地头,提升农户的收益;通过设立大北农科技奖,提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进程;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创业培训,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
多重举措 助力扶贫
产业扶贫——畜牧篇
饲料产业是大北农的主营业务之一,大北农在黑龙江省汤原县、河北省怀安县、陕西省旬阳县、广西省隆安县、江西省上犹县、湖北省恩施县、红安县、河南省平顺县、确山县等贫困县均建有生产基地,饲料业务范围覆盖中国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覆盖贫困县约450个。
四川驰阳集团以创建“驰阳之家”乡村合作社为平台,携手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总授信60亿元,通过合作社平台六大支撑(农村金融、养殖保险、种猪器械、营养方案、动保服务及回购与食品),采取自主发展模式、委托发展模式和股份合作模式助推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获取稳定收益,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以委托发展模式为例,公司主导当地驰阳之家“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产业扶贫,家庭农场结对贫困户,帮扶贫困户5年。驰阳集团给予家庭农场每结对一个贫困户赠送2头母猪推动帮扶,贫困户每年固定分利3000元,贫困户不承担经营风险,企业承担银行还贷责任。
近年来,大北农不仅大力发展养猪产业,还通过投资方式先后涉足了羊、牛、蛋鸡等养殖业。这些企业在产业扶贫方面亦紧随大北农的脚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产业扶贫工作中。
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外肉羊良种的引进、繁殖、选育与推广,通过“4+1”合作模式,即“政府、企业、合作社、牧民”四方联动,一点爆破,精准扶贫的模式,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助推贫困户脱贫。仅2013-2014年,在巴彦塔拉乡伊兰嘎查、巴彦嵯岗苏木,9个合作社,125户(其中贫困户84户)实施胚胎移植,户均收入5.5万元,58户贫困户脱贫。
产业扶贫——种植篇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推广为一体,主营水稻、玉米大田作物良种。金色农华在国家级贫困县兴国县、宁都县、古浪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建设制种基地1万-2万亩,涉及制种农户20003000户,每户增加种植收入2000元以上。对国家级贫困县宁都县、兴国县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使用金色农华种子的,公司将以“扶贫价”提供。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公司经销服务事业伙伴及其技术体系对贫困户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确保粮食增产。
北京绿色农华作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植物营养与作物健康综合解决方案。绿色农华通过“政府搭台,企业、银行、农村带头人为主力”,通过政府组织适度土地流转、企业承担农技外包服务、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开展扶贫工作。2016年初绿色农华与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人民政府联合土桥村合作社示范带动开展相关工作。镇政府组织推动不以土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及贫困村户实施土地托管3万亩,农资农技服务、粮食收储由绿色农华及土桥合作社承接,贫困户在确保自身托管收益的条件下优先进入农资农技服务组织务工。此项目降低了大田种植成本600万元,开发蔬菜大棚种植300多亩,增收360多万元,提升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带动贫困户3000多户,实现贫困户均增收6400元,提高了当地农户及贫困户的整体收益450多万元。
产业扶贫——农业互联网篇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用互联网改变农业”为使命,专注于农业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建设,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农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农信互联积极探索开发“互联网+扶贫”新模式,采用“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方式,帮助龙头企业销售农产品、提升生产养殖效率、提供贷款支持经营、提供保险降低风险等,进而帮助纳入项目的贫困户减贫脱贫。
在生产环节,农信互联提供猪联网、企联网平台帮助龙头企业对人员、物资、生产过程等进行数字化管理,为农户、贫困户提供免费的在线农技、病情问诊、市场行情、技能培训等服务,不仅提升了企业和农户的养殖水平、生产效率,还可精准管理扶贫过程、精准评估扶贫效果。
科技扶贫
大北农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形成国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大北农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在生物饲料、生物育种、生物制品等多个农业科技领域搭建了包括“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动物医学研究中心”等8个研发平台。
从1999年开始,大北农设立了“大北农科技奖”,无偿奖励在农业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大北农科技奖”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共收到申报项目2462项,奖励金额共计2731万元,有368位专家学者获得奖励。大北农科技奖对重大创新、产业化前景较好的科研项目及成果进行科研资助或产业化资助,并帮助其快速转化推广,加速报国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大北农集团在国内首创的“服务中心”推广模式,致力于建成以互联网为工具、培训为手段、服务为内容、产品为载体、推广服务人才为主体的无处不到、无时不在的全新知识型推广服务网络。大北农在全国建有10000多家“服务中心”,约有13000多名科普员活跃在市场一线。大北农通过构建的服务网络每年在全国广大乡村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科普培训会、研讨会数以万次计,给农民带去前沿的农业理念、实用的科学知识和安全的科技产品。
教育扶贫
中国农民大学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唯一一所主要针对农民及其子女进行教育培训的民办大学。中国农民大学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扶贫攻坚,成功探索出以“能人带动”为核心的扶贫模式。该模式以“百万人才培训工程”项目为载体,重点选择100个地区(约含1000个农业大县),为每个地区培养1万名创业型农民,总计培养100万名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创业型农民)。项目实施以来,学校以各地方政府、各行业协会推荐的专业大户和农民致富带头人为培训目标,立足“能人”优势,找准“能人”优势与精准扶贫结合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树和培训贫困地区农牧行业精英能人,通过搭建多种培训平台,鼓励和引导“能人”发挥自身特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培育壮大“能人”企业,发挥“能人”效应,从而辐射带动周围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农民脱贫。
发起成立农业产业扶贫联盟 实施“产业组团 包县脱贫”
大北农作为发起单位之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农业产业扶贫联盟。农业产业扶贫联盟成立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产业扶贫的工作当中。农业产业扶贫联盟编制《全国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指南》,全面实施“产业组团、包县脱贫”的组团包县、联合攻坚脱贫模式,整合更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扶贫。以农业产业扶贫联盟为载体,产业、资源与资本将实现无缝对接,贫困县、贫困户、联盟会员也将三方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成立中国扶贫研究院为扶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大北农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成立“中国扶贫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系统研究中国和全球贫困状况及其变化,分析致贫原因和有效的扶贫模式,为中国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服务于我国的精准扶贫方略。研究院也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扶贫提供咨询与支持。研究领域包括:贫困的定义与标准的测量、贫困原因分析、扶贫政策及其效果分析、扶贫规划、产业精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互联网+扶贫、扶贫移民搬迁、金融扶贫、教育和健康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文/子龙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