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共享单车盛宴开启 制造商亟待升级“共享”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20 00:48

    近年来,自行车逐渐沦为边缘化交通工具,自行车制造业也随之低迷。不过,随着今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兴起,自行车行业似乎重现曙光。与此同时,共享单车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亦受到资金追捧,表现抢眼。那么,自行车制造业是否迎来了“春天”呢?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蔡鼎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谢欣    

    每经实习记者 蔡鼎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谢欣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私家车数量上升,自行车逐渐成为边缘化的交通工具,直接影响到自行车制造业也随之低迷。上海凤凰在其去年年报中就表示,目前国内的自行车市场始终徘徊在低增速之中,自行车行业难有大的起色。不过随着今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兴起,一下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五颜六色、款式不一的共享单车。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在短时间内,以摩拜单车、OFO、1步单车等为典型代表的几十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享单车成为继网约车之后的另一个新兴领域。摩拜和OFO都已完成C轮融资。在A股市场,共享单车概念股——深中华A、信隆健康、中路股份和上海凤凰近期表现抢眼。上海凤凰12月19日创出46.08元的历史新高,按收盘价计,12月1日~19日其上涨52.54%;深中华A和中路股份12月份以来涨幅已超过20%和9%;信隆健康不到20天的涨幅也超过10%。受益于共享单车,自行车制造业是否迎来了“春天”呢?

    ●信隆健康牵手摩拜单车

    专注于自行车零配件制造的上市公司信隆健康12月19日午间发布了《2016年12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就与摩拜单车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了投资者的提问,记录表中写道,“共享单车逐渐成型,后续需求量有望看好,但这取决于摩拜在我司的下单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12月19日下午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信隆健康,公司董秘陈丽秋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每一家共享单车品牌所使用的车款是不同的,例如从北京大学校园发展而来的OFO,使用的单车基本就是原来使用的类型。然而因为信隆健康致力于中高端自行车的生产,所以并没有与OFO合作。陈丽秋还表示,摩拜的自行车是由摩拜特别设计的,所使用的材料都是铝制的材料,也跟信隆健康原有的设备和技术是相契合的,所以才促成了两家企业的合作。

    记者注意到,目前摩拜单车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投放有单车,摩拜单车CEO陈晓峰此前还表示计划在每个城市投放10万辆单车。但当被问到摩拜下了多少辆单车的订单时,陈丽秋表示并不清楚具体数字,但称摩拜希望在短时间内覆盖到全国的多个城市,所以他们的需求是很快速的。此外,要建立一个合适的产能,包括设备、模具等等都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是我们生产多少,摩拜就拿多少,不在于摩拜给我们下多大的订单。”陈丽秋说道,“现阶段供应摩拜单车的大概有四家(厂商)左右,谁的产能大,谁的订单就多。”

    ●倒逼传统单车商转型升级

    带着对共享单车的诸多兴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1步单车联合创始人林袁进行了采访。共享单车的兴起,林袁认为对自行车制造商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冲击,但如果共享单车都像现阶段这样增长或扩散的话,对制造商长期的影响会是比较大的。

    林袁告诉记者,目前共享单车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从高端往低端走,另一个是从低端往高端走,每家公司都在找一个平衡点。第一,共享单车要符合城市人使用公共交通的属性;第二,共享单车的质量至少要保证三年以上,还要有一定的舒适度,能让不同身高的人都可以骑行,所以说目前大部分的共享单车都是“U型”的构造,而不会使用公路或者山地自行车的款式。

    “因为大量的订单会迫使很多的厂家进行升级换代,之前自行车行业内有很多厂家在生产自行车,但是市场没有这么大的需求,而且自行车制造业的利润也比较低。另一方面,共享单车的出现对制造商原有民用自行车的生产必定会有影响,这也将促使自行车制造商从生产能耗、成本和工业设计等问题上下功夫——其实很多的共享单车品牌目前所拥有的自行车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样式,大家都还在不断摸索和调整。”

    当被问到共享单车的兴起是否会倒逼目前的自行车制造业进行调整时,林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旦涉及到共享单车外形的更改,那么目前已经接单的制造商便会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谁能适应这种调整,那么该制造商就会在这一轮的共享单车热潮中拿到更多的订单,其他的制造商则会加速产量下滑。

    “对于自行车制造业来说,目前是一边在接手来自共享单车品牌看似很大的订单,制造商现有的制造能力不能100%的满足,那么总利润就要摊薄;一边本身原有的自行车又无法完成销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共享单车的出现是在倒逼一些企业做出转型和调整——谁能最快地调整过来,谁就能获得持续的订单。另一方面,倒逼制造商也将从整体上推动自行车行业往一个更高的水平去发展。”林袁补充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四川金顶第一大股东抛2545万股套现超3亿

    下一篇

    珈伟股份抛10转28高送转预案 实控人暂停减持计划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