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申毅:私募“出海”不要只盯顶级机构 找到认可的“小钱”一样可以变“大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06 21:58

    在国内有这么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他们不仅没有销售团队,而且公司90%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机构投资者。其董事长,正是原高盛ETF美国自营部门的负责人申毅,其曾创立了高盛欧洲ETF部门,并曾担任安硕前35只ETF首席做市商。12月4日,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副会长、申毅投资CEO申毅在参加“制胜资本新形态—解码大资管”2016上海峰会后,接受了火山财富的采访。

    每经编辑 黄小聪    

    每经记者 黄小聪 上海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江月

    深港通来了,在资管行业又掀起了新的一轮出海热潮。其实今年以来,私募的出海热情一直持续高涨,不管是出于资产配置的考虑,还是出去寻求新的收益增长点,似乎私募的投资版图也是越来越大,但走出去也还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能够把收益或把经验带回来,又是另一回事。

    在国内有这么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他们不仅没有销售团队,而且公司90%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机构投资者。其董事长还调侃道,走出去拿到海外机构的资金,往往靠的是“刷脸”。这位董事长,正是原高盛ETF美国自营部门的负责人申毅,其曾创立了高盛欧洲ETF部门,并曾担任安硕(iShares)前35只ETF首席做市商,也曾担任业内领先的数量型对冲基金MillenniumPartners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

    12月4日,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副会长、申毅投资CEO申毅在参加“制胜资本新形态—解码大资管”2016上海峰会后,接受了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的采访。

    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副会长、申毅投资CEO申毅接受每经记者采访

    ●谈私募“出海”:获得顶级机构认可非常难

    火山财富:当下,私募机构掀起一轮“出海潮”,您对此有何看法?

    申毅:我觉得出海这个事情是必须的。目前的资本市场,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震荡筑底、扶优限劣的阶段,这个过程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个时期,私募行业出海是必要的。如果有能力的话,出海之后有两件事情可以做,一方面是投资者在海外的资产本来就有管理的要求,出海其实是非常自然的合作;另一方面是海外机构对配置中国资产有很大诉求,但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人,不走出去的话,国外的机构来调研一般也就到香港为止,来上海、北京的极少,就算来了一般都是非常大的机构。所以一定要出去,让大家有机会拥抱国际资产,而且也给他们一个机会来投资中国。

    火山财富:私募机构如果想要“出海”,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申毅: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第一就是要看自己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团队够不够国际化;第二是海外投资的经验,A股的投资经验要想在海外直接翻版做,估计是不现实的。海外有经验的人回来想直接翻版和复制投资经验也是不现实的,时间上和经验上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来说,出去的团队都是原来就有海外经验,纯本土团队出海风险较大,不是说一定就会失败,但就是要重新摸索。如果本来国外有比较好的投资经验,然后在国内有过融合,再出海,这个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合适的。此外,团队的国际化程度要比较高,还有我认为国内大部分机构是达不到全球顶级机构的中后台要求。举个例子,在2015年时,有个很大的机构对我们进行了6个月的尽调,投资和策略都没问题,但最后还是没把我们放到他们的全球投资名单中去。我估计是因为我们中后台岗位的设置没有达到他们尽调的要求,80多页的尽调清单涉及几百个问题,17个中后台岗位有16个岗位需要专职人员,在国内很难有一个私募机构的16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有非常清晰的专职人员,而且也不是想找就能找得到这样的人才。这基本上是相当于要100人以上的团队才有可能达到,而且是刨去销售人员的团队。

    所以,获得顶级机构的投资非常困难。因此,私募走出去其实更实际的是找一部分认可我们自身策略的机构,在关键岗位上有认同,愿意相信你,然后先小笔投资试试看,一两年后把其他岗位填上,真正达到要求后再去追加,这些是比较适合争取的方式。而且这里面也有时间长短的问题,大机构的话,一般要求有5年的业绩,但在国内,像我们这样能达到5年量化公开业绩的机构非常少。

    另外,真正要走出海外的话,理念上要接轨,比如说简历部分,要诚实真实,不得注水,这个意识要有。

    ●谈机构投资者:看中流动性和回撤

    火山财富:关注到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想要同国内私募合作,他们一般又会采用什么方式?

    申毅:海外机构投资中国,要分几种情况来看。有些是按照地区进行配置,比如说成熟市场中,美国配多少;新兴市场中,再分成几块,比如中美洲配多少,而中国要配置多少,是高配还是低配;有些则是按策略来配置,比如说配置我们这样的机构,就是倾向于绝对收益、稳定收益,这个对于地域性的要求就不是那么明确,如果是美国的做得好,就会配美国,这两年美国做中性策略的都不是很好,配置中国的开始多起来了,但要找到好的管理人也不容易,所以刚也说到,走出去展示自己很重要。

    还有一类是专门性的机构,就是专门投资中国,但一般是先试盘,做好了就自己干了,但是也有他们觉得我们的投资能力比较好,那么可能短期的合作就变成长期了。比如说他们做做单边选股,然后让我们做做市场中性。

    火山财富:您管理的资金中,机构资金的占比有多高?机构投资者最看重的是哪些方面?

    申毅:按照新财富的尽调,我们的投资人中,90%以上是机构投资者,我们自己的定位是属于类固收,国内的机构对于本金的要求非常之高,我们长期来看也是超过他们预期,而且我们流动性很好,他们每个月都会申购赎回,对于流动性也是非常满意,还有如果回撤小的话,对于大的机构来说,吸引力也是非常大。

    ●谈明年投资机会:商品机会仍然存在

    火山财富:2017年想要进行海外投资的话,哪一类产品更值得入手?

    申毅:其他类型的产品我不方便评述。但在我看来,如果是单边的话,我会建议你去买一个指数产品,如果要买量化的、绝对收益的产品,我们是有一些优势。比如说QDII的额度,我们拿得非常早,2015年初大家都在争取QFII额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这个,成本非常低,而且量也有。现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出去换成美元资产,是享受一部分收益,如果再过一两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再回来,资产就有双边收益的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

    另外,可以双边选择的跨境投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标的比较多,机会也比较多。在国内这类产品是比较少见,要么只能做海外,要么只能做国内。

    火山财富:如果单从国内来看,对于即将到来的2017年,在宏观对冲、商品期货及二级市场的量化对冲等产品中,您认为哪类策略更有机会?

    申毅:在目前股指期货没有放开限制的形势下,直接的市场中性在国内其实是不容易做的。现在出现的一部分量化产品,其实都是在单边做股票,到时觉得要跌了就减仓,这种情况在这几个月还不错,因为股市也在涨,但是万一跌了,那就不好说了。

    商品期货的话,其实分很多种,国内做日内回转比较多,日内回转优势在于风险小,可以实现日内平仓,劣势在于扩大规模是有风险的,有的可能三五千万可以做很好,但如果是三五个亿就不怎么样了。从2016年年初开始,有些机构开始有几十个亿了,能不能持续做这个事情,也是个疑问。

    另外,现在日内回转也有了一些限制,这就造成大家肯定要去找一些商品投资机会。目前总体来说,商品整个市场还是有向上的趋势,如果明年真的是通胀预期的话,那么人民币计价的商品期货上升空间就更大了,所以对投资机构来说,整体都是做多为主,历史上都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品期货机会还是存在的。

    至于宏观对冲基金,其实从各个种类来说,宏观基金在历史上的收益是比较靠前的,不过宏观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宏观对人的要求非常之高,非常以人为主,往往是宏观基金换了一个人,可能这个基金就一钱不值了。很好的基金,管理人跑掉了,这个基金靠名头是没有用的,其主要特点就是主观因素非常大,仓位也比较重,波动也必然很大。一般来说,宏观也是有特定的投资对象,以机构为主,他们通过一定的百分比配置在里面来降低波动,当然对于风险偏好比较高的人,也是比较合适。

    ●谈FOF: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

    火山财富:最近公募FOF开始在申报产品,私募中也有很多已经在做FOF。而FOF在国外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您怎么看国内FOF和国外FOF的不同之处?

    申毅:FOF其实在海外是过了巅峰期,海外机构管理人的信息是非常透明的,而且历史数据时间非常长,所以一般对大的机构来说,要找到对应的管理人相对容易。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找投顾的能力,所以海外的FOF其实越来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往往是找一些细分行业里面的、机构找不到的特定投顾。

    国内的FOF刚开始发展,还在上升期,时间还很短,所以这时候判断投顾能力,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主要靠FOF对这些管理人信息的了解,显得公开信息不足。很多人虽然在建数据库,但观察的周期还不够长,对于FOF来说,对管理人的了解其实非常重要,不单单是看数据。不过,我也觉得FOF现在是很好的时候,公募FOF逐步兴起,规模也可以做得比较大,合规也比较健全,至少不会出大的风险。

    但公募FOF这个事情也要看,如果只是拿过来投在自己的产品里面,这个我觉得意义不大,比如十个产品都很一般,再做个FOF投这十个很一般的产品,马上就变成一个很神奇的FOF显然是不现实。而且只投自己的产品,也是显得不公允。

    火山财富:说到私募FOF,其实也早就走在公募前面。但从一些数据可以注意到,私募FOF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

    申毅:第一是有没有找到合适投顾的能力,在这方面,公募往往比较强,公募有专业团队做这个事情,私募往往是一个有钱的机构或个人来做这个事情,团队完整和实力还要具体分析;第二,从私募FOF的收益来源上看,是不是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去考虑,这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地方;第三,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可使用的工具不是特别多,就算是策略特别多,但是不容易实现,风险工具和投资工具的完善还没完全铺开。这个也不是管理人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往往要承担某一方面的敞口风险。

    火山财富:一款好的FOF产品,您认为应该如何打造?

    申毅:首先要看投资人,如果是大的机构投资者,国际通用的方法,一般是把整个配置的收益和波动设有一个预期,然后去匹配所有的投顾,再去看怎么降低这些投顾的相关性;另外,有些是有特殊的收益要求和风险要求,这又要分成两端,一个对收益有最低要求,一个对安全有要求,比如净值最大回撤不能超过多少,有特殊要求后,想办法再去匹配,所以以后私募定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完成这些定量的要求以后,还要有足够大的余地进行选择。目前选择的余地还是不够大,或者说过于随意,这其实还要包括数据库的配套、尽调的配套和外包商的配套等方面。

    火山财富:公募的专户在监管日趋严格下,未来如果专户也发展FOF,那么,您认为和私募FOF会呈现怎样的竞争局面?

    申毅:公募专户本身在投资方法上,其实和私募是差不多的,而且在策略上也是类似。公募专户对它的投资人其实是有些优势的,享受了研究团队、享受了规模优势。但是和私募相比,目前有两方面需要关注,一是专户能不能独立于其他部分;二是公募如何把人才留下来,在国内公奔私的情况比较多,如何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证公募专户的水平优于私募,这是长期的挑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3独董发表意见再现分歧 硅宝科技罢免案何去何从仍未明

    下一篇

    和君系2.75亿押宝新开普定增 股份上市在即遭遇“破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