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傅克友:刘士余痛批“野蛮收购”痛在何处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05 00:10

    目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问题,主要是没有信息共享以及缺乏统一监管的协调,越来越不适应金融市场日益普遍的混业经营以及交叉业务的繁荣。比如,保险资金可以在资本市场来去自如,但证监会不能掌握保险行业的充分信息,并不能进行有效监管。

    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自就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刘士余一直被认为低调行事。职位的重要性和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可能都不容他轻易表态。然而,近日他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一番脱稿讲话,却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舆论焦点。

    即便在事后公开发表的正式讲话稿中,也不难发现当时的措辞严厉。

    “这里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刘士余针对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表示:“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作为对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的挑战,这有积极作用。但是,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他认为,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所谓资本市场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虽然并没有点名,但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保险系资金难逃干系。而这大概也正是刘士余不便点名的原因——作为证监会主席,他只能对证券行业的资金耳提面命。

    这种隔空喊话,也正是刘士余痛批“野蛮收购”的痛点所在——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尽管一直宣称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然而这并非一个证监会可以全面监管的市场。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混业经营,早已超越了证监会监管的边界。就拿资管行业来说,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管理的资产规模突破50万亿元,其中,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规模达到26.24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规模达到16万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到7.3万亿元。但这还仅仅是资管行业的一部分。

    截至2015年底,在资管行业中,另有银行理财占比25%,保险资管占比16%,信托占比18%等。

    尤其是保险行业资金,随时游走在资本市场上,而未必在证监会的掌控之下。很明显的例证是,恒大人寿在梅雁吉祥上快进快出,约谈的是保监会而不是证监会。因为保险机构的主管部门是保监会,面对这样的现象,证监会有时候也只能鞭长莫及。

    也就是说,混业经营的金融市场,面临的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这两者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是监管重叠。例如,银行涉及证券业务需要接受两个部门监管。另一方面则是监管真空,出现的监管缝隙也可能越来越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士余对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出三点要求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对“野蛮收购”隔空喊话。

    但隔空喊话,等于隔山打牛。资本市场如同一个公共牧场,有的牛却在公共牧场之外逡巡,随时可以进出,踩踏草地,打翻瓷器。真正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将这些“牛”关进牛栏里?

    何况,牛吃草本来就是天性,资本逐利也天经地义。分业监管带来监管问题的另一面,是各类资金寻找投资机会的正当诉求。即便刘士余也承认,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积极作用。显然,不能因为存在“野蛮收购”,就在泼掉脏水的时候把婴儿也一起泼掉。

    就拿保险资金来说,它已经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经越来越成为民众必不可少的投资理财途径。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也是这种投资权利和投资机会所需要的。

    目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问题,主要是没有信息共享以及缺乏统一监管的协调,越来越不适应金融市场日益普遍的混业经营以及交叉业务的繁荣。比如,保险资金可以在资本市场来去自如,但证监会不能掌握保险行业的充分信息,并不能进行有效监管。

    刘士余之痛,其实痛在这里。那么,时移世易,“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是不是到了需要改弦更张的时候?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二牛实盘理财手记:深港通前的最后一次洗盘?我差点被洗出去

    下一篇

    叶檀:刘士余谔谔直言显示了监管做出的努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