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大量A股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在成熟市场毫无用处的扩股行为,却在散户市场中引发热捧,股价暴涨后,中小投资者踊跃接盘,殊不知在美丽的故事之后却已落入圈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针对股市存在的各种市场操纵行为,证监会稽查部门决定于近日部署开展"打击市场操纵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把多种市场操纵模式纳入打击重点。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信息对于证券市场,就如同血液对于人体,有害物质侵入血液,人体必有健康之虞。
每到年底,大量A股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在成熟市场毫无用处的扩股行为,却在散户市场中引发热捧,股价暴涨后,中小投资者踊跃接盘,殊不知在美丽的故事之后却已落入圈套。"高送转是上市公司最易操控的重大利好,无论是实施时间还是送转比例,或者公告节奏的拿捏,能够实实在在地影响股价,如果公司与二级市场的庄家合谋,精心策划出拉抬股价和发布利好的路线图,那么就构建起包赚不赔的买卖,这是A股市场的经典模式,屡试不爽。"北京的一位机构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针对股市存在的各种市场操纵行为,特别是近年来的操纵手法日益多样化,违法人员采用虚假申报、尾市拉抬、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多种手法实施操纵。证监会稽查部门决定于近日部署开展"打击市场操纵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把多种市场操纵模式纳入打击重点。
利好不一定真的好
在证券或期货市场中,信息是市场参与者进行证券或期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可能影响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决策进而影响证券或期货交易价格。
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教授叶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证券本身没有使用价值,它的交易价格一定程度上就是取决于市场信息。有利好消息价格上涨,利空就下跌。投资者通过深入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也能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
每到岁末年初,市场都会有一份高送转名单在坊间流传,一般10送10以下都只能算及格,送10到15算给力,送15到20才算得上惊艳,这样的股票累积涨幅能达到50%左右,龙头品种甚至会涨一两倍。同时,发布时间也非常关键,一般最早发布的低价小盘股涨幅会相当惊人。
然而,看似利好,实际暗藏玄机。据业内机构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而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
财经评论专家皮海洲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部分业绩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司也推出'高送转',实际就是借高送转推高股价,为的就是为重要股东的减持保驾护航,最终股价下跌,损害的是普通投资者利益。有些高送转信息也是典型的信息操纵,包括与二级市场的庄家合谋操纵股价。"
利好不一定真好,真消息的背后也可能有陷阱。部分公司借"高送转"之名抬高股价,高管却借机减持获利,这是一种典型信息操纵行为。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高送转"也是目前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一种信息操纵手段,因为其发布时间、方式都完全由公司自己决定,操纵空间很大。
在各类市场操纵类型中,信息型操纵作为一种新兴的、复杂的复合型市场操纵模式。操纵者可以凭借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别有用心地发布信息,影响证券或期货交易价格,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相比,操纵信息有其自身的特点,操作手法也更隐蔽。被操纵的信息不一定是虚假的,真实信息也可能被操纵。"叶林说。
资料显示,按照信息的真实性维度,可以将信息操纵分为虚假信息的操纵和利用真实信息的操纵。前者较为常见的是行为主体在网络、媒体或自媒体散布关于股票的虚假不实信息,在二级市场上谋取利益。
而利用相对真实的信息人为干扰证券价格的危害则更大。有业内专家称,这种依据规则的"讲故事"行为,不容易被查证,伪装性好,投资者吃了"哑巴亏"似乎在规则上也找不到说理的去处,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尤其负面。
叶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说:"将本可一次性披露的利好拆成若干次小的利好,或控制信息披露的节奏,在建仓期延迟披露,在股价进入拉升期时披露利好助涨,或选择性披露利好部分,回避风险或语焉不详,或追随市场热点的迎合式信息披露,都是信息操纵的例子。这些信息并非虚假,但对投资者造成的误导并不亚于虚假陈述。"
另外,记者了解到,非信息披露义务人公开或变相公开发布未公开信息,影响相关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并从中获利的行为;证券经营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或其他可能影响市场的单位或个人(如财经评论员、微博名人等),对证券公开作出分析、评价、推荐、预测或建议,并从事相反交易或从中谋取利益的行为等也有可能构成信息操纵。
发牌人被控制意味着什么
信息操纵最直接的受害者莫过于普通投资者。正如有业内人士对信息操纵的比喻,就像是在牌桌上控制了发牌人,发牌人发什么牌、发给谁、何时发均由其掌控,这样对其他参与者而言,恐怕是永远也赢不了。
尽管受害的投资者有不少是盲目进行跟风炒作,类似行为不值得鼓励,但是也有业内专家指出,在资金、信息等方面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享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投资的权利,信息操纵直接损害了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具体到我国资本市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持股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85%以上,中小投资者惯于跟风炒作,容易被操纵者利用和误导,羊群效应明显。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资金力量的悬殊,往往成为操纵行为的受害者。
叶林直言不讳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信息操纵跟盗窃是一样的。利用信息优势,捏造、操纵信息,实现自己资金的增值或减损,分走了别人的价值。在美国法律中,这样的行为也被笼统的归纳为欺诈。"
不仅损害普通投资者,信息操纵还会破坏有效价格机制,损害资源配置功能。叶林表示,资本市场的基本逻辑是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金流向回报率最高的地方,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但是,信息操纵者人为造成证券价格异常波动,同时误导资金流向。在此情况下,资金不是流向最需要资金的企业或部门,而是流向能为操纵者赚取暴利的地方。"叶林说。
在资金稀缺的背景下,有限资金流向因操纵信息且"败絮其中"的企业,其证券价格却会较高,而真正经营效果好的企业,其证券价格可能很低。如此一来,使投资者无法或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从而使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发挥积极作用,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的同时也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再进一步,证券市场的恶意炒作、违法操作和操纵造成的虚假繁荣、以及不合理和异常的价格波动,都有可能促成、加深或延长一国的社会经济危机,引起贸易、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严重问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