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新规实施之后,借壳上市的门槛提高,但仍然有很多产业资本希望能搏一把,买壳的需求依然存在。”某中型券商的一位投行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个人建议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挖掘,一是继续亏损的ST公司,可以说是命悬一线,必须做出改变或者应对;二是几乎没有主营的空壳类公司。
武昌鱼的股权争夺战中,有着地方国企背景的长金投资,不惜在三个涨停板的位置继续追买,着实让市场见识了争夺壳资源的疯狂。
“重组新规实施之后,借壳上市的门槛提高,但仍然有很多产业资本希望能搏一把,买壳的需求依然存在。”某中型券商的一位投行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个人建议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挖掘,一是继续亏损的ST公司,可以说是命悬一线,必须做出改变或者应对;二是几乎没有主营的空壳类公司,在监管新政下,此类公司资本运作的预期也非常强烈。”
一个更为明确的信号是,一些外部资金已经率先潜伏,甚至不惜“举牌”或者蹲守在“举牌线”门口,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公司的重组进程。2016年渐入尾声,潜伏者会吹响进攻的号角吗?
ST族的炒“壳”逻辑
深陷泥淖的ST公司,是最大的壳资源集中营。
“退市风险当前,不搏一把说不过去。”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无论是股东,还是公司管理层,抑或当地政府,都有强烈的保壳动力。据上证报资讯统计,76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A股公司中,有45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仍为亏损,并有至少5家公司已预告全年仍将亏损,这也成为最需要紧急“抢救”的壳资源部队。
不少有保壳压力的公司早已启动了资本运作。如*ST南电A,公司前三季度亏损6416万元,已于今年5月底停牌,目前仍在与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谈判。作为另一手准备,公司挂牌出售了地产业务,10.3亿元的进账足以让公司暂时脱离险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ST合金、*ST吉恩、*ST建峰、*ST江泉、*ST珠江、*ST济柴、*ST金瑞、*ST煤气、*ST生物、*ST舜船、*ST天利等10多家公司发布重组或定增方案,另有*ST百花、*ST金源、*ST黑化等近10家公司完成了重组。
部分暂时无法推动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也紧急实施了“养壳”策略,即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一次性扭亏,保留住上市资格和进一步运作的机会。典型如*ST商城,公司前三季度亏损8728万元,目前正出售主要经营性资产之一铁西百货的99.82%股权,以维护上市地位。在出售方案披露并复牌后,公司股价已经连续三天涨停。
“市场上曾经有过一个分散投资ST股的策略,个人觉得依然有效,壳资源依然是A股市场上的紧缺资源,特别是那些国企背景的壳,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脱胎换骨的概率更高。”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一个佐证是,一些央企或者地方国资委旗下的壳资源都得以“重用”。如*ST济柴获注中石油集团旗下755亿金融资产,*ST金瑞也曾筹划注入五矿旗下金融资产,后因故中止审查。浙江国企*ST钱江的控股权转让给了吉利集团,引发了股价的持续攀涨。
依此逻辑,一些连续亏损的上市国企有望率先重组,如*ST五稀,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49万元,净利润为亏损4307万元。公司的总资产22个亿,净资产超过20亿,基本没有负债,但不到一个亿的营收,也就是没有什么主营业务,典型的空壳公司。
据统计,此类主营业务萎靡的公司还有不少,以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不到1个亿的标准筛选,此类公司有53家,其中有8家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不足1000万元,武昌鱼即在其中,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为757万元。
二级市场“抢壳”新径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爆发的武昌鱼控股权之争,充分反映了举牌市场的一个变化,即在壳费高涨的背景下,一些资金不再寻求与原大股东的谈判交易,而是直接在二级市场增持,试图通过举牌“抢壳”。
“这个是划算的,买壳费动不动就是十几个亿,有的还更多,二级市场如果能拿下来,成本可能还要低一些。”一位接近长金投资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长金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三度举牌武昌鱼,按照其承诺的增持计划,“四举”是势在必行,而其最近在第三个涨停板追买的事实,则表明其为了拿下控股权已是不计成本。
“A股市场上最先玩‘抢壳’,或者说玩得比较成功的是茂业系,2008年就开始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还同时举牌多家公司,最终拿下了茂业通信(15.79+0.64%,买入)和商业城(现名“*ST商城”)的控制权,成功率相当高。万科的股权之争则让这一玩法更为人所知。现在市场上钱很多,举牌和各种股权争夺层出不穷。”广发证券一位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另一位券商人士指出,去年以来市场上举牌事件迭起,保险资金和一些股权投资基金等积极进场,其投资的逻辑之一即是重组,从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也确有多家公司兑现了。典型案例是鼎泰新材,在顺丰借壳之后,浮盈近3倍的中科招商已开始撤退。
这种模式很快被一些资金效仿。在一些重组预期较高的公司股东榜中,闪烁着一些积极股东的身影。以武汉中商为例,公司三季报显示,绿地集团旗下的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9%的股份,而在武汉市三家商业公司同业竞争的背景下,武汉中商一直被认为是一家优质的壳公司。
恒大系的布局也符合此投资逻辑。据披露,今年三季度,恒大以约4.9%的持股比例,“潜伏”于国民技术、栋梁新材、梅雁吉祥、积成电子和中元股份等五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全部低于10%,“分散本身就意味着不稳定,就留下了变化的可能,变化就是机会。”而4.9%的持股线可进可退,是一种绝佳的投资策略。
不过,投行人士表示,虽然资金仍扎堆博弈重组股,但重组新规对借壳的认定大幅收紧,资本运作的腾挪空间被压缩,重组流产的案例比比皆是,*ST江泉等披露重组方案的公司一直未能复牌,都显示出重组市场的复杂性与高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