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影视观影│感谢李安,让我们看到一部未来20年才可能有的电影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1-06 22:46

    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史无前例的120帧/4K/3D最高规格呈现。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放映这种规格。绝大多数影院将于11月11日公映时播放24帧、60帧版本。

    每经编辑 盖源源    

    每经影视记者 盖源源

    度过两天的雾霾,今天,北京晴空万里。上午,一部足以载入电影史册的观影“极限”之作在中国内地首映。

    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史无前例的120帧/4K/3D最高规格呈现。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放映这种规格。绝大多数影院将于11月11日公映时播放24帧、60帧版本。

    博纳影院朝阳门悠唐店(每经影视记者宋红 摄影)

    受博纳影业片方邀请,我在北京观看了这部未来20年才可能技术普及的革命性电影。这是一部使用画面视觉特效极少的剧情片,却带来从未有过的身临其境感。

    李安的想法简单而纯粹,他说,120帧是一种新媒体。我发现这个新的观看方法,迫不及待与观众分享,我希望大家用全新的方式看电影。

    你在观影时 主角与你面对面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不要着急,要慢慢地进入剧情。”谈到这部新片,李安这样指导观众入戏。

    这不是一部剧情推进迅速、画面激烈的片子,有太多内心戏,是用李安的方式娓娓道来。就在这样的慢节奏中,我还是被开篇不久的画面震撼。

     李安和主演乔·阿尔文(每经影视记者宋红 摄影)

    主角林恩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叫醒,起来坐在床沿,那一瞬间我看到他通透的面部表情,眼神传递出内心迷蒙的情绪。

    过去,观看过太多电影,但我从未感到剧中人物距离我如此之近。此后的诸多画面,都是秉承着这样的方式,剧中人物仿佛游离出银幕,在跟观众直接交流,而人物所在的背景则虚化在了银幕中。

    影片的高潮是林恩和他的战友参加一场橄榄球赛的中场秀,热烈的现场氛围中,林恩的思绪又回到了伊拉克那场难忘的战争。土墙被炮弹崩裂的粉末飘散在观众眼前,敌人一枪中弹的血雾清晰可见。

    此刻,你不是电影观众,真的已置身于林恩的中场秀现场,身心不由自主进入了电影。

    “过去看电影是旁观他人的故事,现在有机会直接走进电影中。”李安说,这是电影的变革,采用120帧/秒的拍摄技术,正是希望能够达到“主角个人的感同身受”。李安认为,电影什么内容和怎么看它两者同等重要,

    电影有它的独特性,不然看书就好了。我不觉得‘内容’和‘看法’是相冲突的,它们是结合的。

    电影是艺术,也是一种媒介。一部电影,讲述着故事,用影像的手段让观众体验、感受。采用120帧/4K/3D“极端”清晰地呈现,你得到最好的东西是近景、特写。这是一种高规格的阅读方式,跟我们的眼睛很像,用李安的话说,就是,“你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演员眼睛里的冲突、思想,你能跟它呼吸、沟通,这是电影本质里面讲的道理。”

    导演李安在发布会现场(每经影视记者宋红 摄影)

    电影中,军人林恩从战场回到家乡,对周围环境的体验与普通人截然不同,他会因为猛然的声响变得警惕,甚至会有害怕、恐惧等“战后症候群”。但他又能把平常不会注意的东西看清楚,影片高清的电影新技术,正是希望观众能像主角一样,观察周遭,通过这样的互动与观众分享主角的心事。

    李安表示,最初他准备拍一部打拳的片子,但后来看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小说,这不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但它却是很适合采用120帧最高规格拍摄的题材。

    一次极限实验 李安让我们看到未来的电影

    120帧/秒规格拍摄,是当代电影的先锋实验。因为我们目前看的电影是24帧/秒,即一秒有24格画面,120帧意味着一秒有120格的画面,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清晰度。

    李安打了个比方,你可以想象好像是慢动作的清晰度,但它又不是用慢动作播放出来。也就是说,它用一般的播放速度,有了慢动作的清晰感。而4K是分辨率,再加上3D用两个视角去扫射各种影像资讯,李安传递了他想要的数位电影(digital film)的追求,那就是一种认同感和参与感,电影不再是偷窥的艺术,而是你走进影片,身临其境。

    李安不是技术控,在好莱坞,更愿意尝试技术革新的是另两位大师彼得·杰克逊和詹姆斯·卡梅隆。

    杰克逊曾在《霍比特人3》中首次尝试48帧/3D,一度引发争议,不少观众认为是在看BBC的高清电视节目;而卡梅隆的《阿凡达》首创真人3D,这部电影在全球掀起了观看IMAX的热潮,从此IMAX技术成为观众认识电影的新方式。

    李安热爱胶片电影,但他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感觉“电影要变了”。上述两位崇尚技术的大师倡导48帧,李安也想要在数位电影中做出创新尝试。李安在纽约的电影工作室叫李安实验电影工作室,而这部电影创作的每一步,都是实验。李安说,电脑不能做,我们就做新的电脑;没有放映机,我们就用美国国防部看战斗机模拟的工业用放映机来改装。一颗挚爱电影却又充满好奇的心,一直引领着李安完成了这部电影史上的观影极限之作。

    目前能放映120帧/4K/3D最高规格的专用设备全球就只有10台,能播放的影院只有5家,即便是影片投资方博纳影城在北京的惟一一家可播放影院,也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升级改造,放映设备从美国、英国漂洋过海而来,首映前,李安团队的技术总监本杰明·沃伦亲自来到中国指导放映。

    李安说,对于这部极限作品可能带来的观众反响,他是忐忑的。两次获得奥斯卡导演奖,一次金球奖最佳导演、两个威尼斯金狮奖等,李安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被“供奉”进世界电影史。但这次实验之作,他不想问结局,只想告诉观众,“这是我想做的。”

    早已功成名就,李安在已过花甲之年仍在热忱追求他的新电影,他说,现在的高规格,是未来的低标准。我尤记得,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当世界都以为电影已经老去,这部电影证明电影刚刚被发明”。

    现在,这部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先锋技术。

    我并不关心这部实验之作最终的票房,只为李安虔诚之作而来。我只想说,感谢李安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一部未来20年才可能有的电影。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胶片信徒”李安挑战数字革命:人家经常问我是不是疯了,我真的没疯

    下一篇

    财富训练营精彩不断 大咖传授资产配置理财诀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