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实习记者 蔡鼎
◎每经记者 冯彪 实习记者 蔡鼎
在北京时间昨日上午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上,就业政策成为第一个议题。
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称,创造就业岗位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建立更公平的经济体系。而特朗普则表示,关键是要给企业减税,避免企业和工作岗位向墨西哥等国家流失。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美国经济复苏,并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但就业质量不高,新增就业主要分布在服务业,技术进步还未达到带动就业的水平。因此,就业依然是美国大选首要议题。”
就业政策反映两党价值取向
回顾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史,就业问题始终占据重要位置。2012年,两名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首场辩论就以如何增加就业开始。奥巴马提出,增加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在美国本土发展新能源,帮助美国本土的小商业和小公司等。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凯利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安德利亚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去年年底美联储加息以来,当前美国失业率水平在4.9%左右,表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此次辩论的主持人也提及,美国就业保持了6年的持续上升。不过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居民收入开始增长,但收入不平等仍然很明显。
记者注意到,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3.5%,黑人在其中的比例最高,达到24.1%。
与4年前参加选战辩论的奥巴马相似,希拉里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沿袭了民主党一贯的思路。她表示,工作岗位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及小企业,因此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另外,希拉里强调经济应该更公平。她提及,首先需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实现男女同工同酬。“我也愿意看到更多公司分享利益,而不只是由高层经理人员独享利益。”
与之不同的是,特朗普认为美国就业岗位丧失的原因在于企业向墨西哥等国家的转移,称要增加就业机会就必须停止让企业离开美国。对此,特朗普提出要为企业大规模减税,企业税要从35%下降到15%,如此一来,企业才会重新回到美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王孜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两名候选人的就业政策都指向通过投资拉动就业。只不过希拉里侧重通过增加税收推进政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特朗普侧重在为企业减税,促进企业的投资。”
刘辉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实际上,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就业政策基本反映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贯的政策倾向——民主党倾向于政府调控,强调福利国家的重要性;共和党则倾向于发挥自由市场的作用。”
特朗普反全球化倾向难落实
特朗普关于墨西哥等国家“偷走”美国就业的言论,再次凸显其反全球化的政策倾向。他举例说,有一家企业从美国搬迁到墨西哥,就解雇了1400名美国员工。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贾晋京看来,希拉里和特朗普在就业政策上的分歧体现了背后主要支持力量的差异——特朗普有着更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是房地产行业出身,背后的支持力量也是房地产、制造业等传统行业;而希拉里背后的支持力量主要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美国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在东西海岸地区,创造的产值占到80%左右。但是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口不如传统行业多。特朗普的支持者则是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的传统产业选民。因此特朗普一直主张要通过减税实现让企业回流美国。”贾晋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刘辉评判认为,希拉里的就业政策更具操作性,特朗普反全球化的主张难以奏效。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在全球化趋势下,美国低端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这使美国本土部分白人蓝领阶层丧失了就业机会,但产业转移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的正常现象。”
在刘辉看来,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寻找最优布局,是一种客观事实,即使特朗普提出给企业减税,但如果考虑到要素成本和利润等,企业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佳区位,像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很难重新回流到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首轮辩论后,舆论显示,希拉里更胜一筹。据最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民调数据显示,在可能投票的选民中,希拉里以43%的支持率领先特朗普6个百分点。
另外,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凯利商学院金融系教授比利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总统辩论并不会对全球的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从议题和两位候选人的辩论内容当中,可以衍生出最终当选者的不确定性。而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的起伏,会造成全球各大市场产生波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