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奥迪欲借全新A4L保“一哥”地位施泰德详解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22 01:2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记者 陆佳丽

    近日,全新奥迪A4L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29.98万~41.28万元。

    作为奥迪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战略车型之一,奥迪A4L一直是其在华产品线中的销量支柱。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奥迪A4L在奥迪品牌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20.8%。

    值得关注的是,奥迪A4L在豪华B级车中的“一哥”地位正面临挑战。今年前8个月,奔驰C级累计销量达7.18万辆,同比增长49.4%。同期,奥迪A4L销量达到7.59万辆,同比增长5.5%。

    不仅是奥迪A4L面临挑战,面对奔驰与宝马的“快跑”,也让奥迪品牌感到了一定压力。今年前8个月,奥迪在华累计销量38.41万辆,同比增长8.8%;奔驰累计销量30.36万辆(含smart),同比增长32%;宝马实现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10%。

    虽然奥迪依旧领跑中国豪华车市场,但是面对宝马与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频繁大动作、面对下一个十年、面对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市场,奥迪要继续保持优势依旧是其下一个重要课题。

    在发布会同期,奥迪还举办了品牌峰会,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与奥迪股份公司市场和销售董事冯德睿向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详细解读了奥迪A4L的市场定位,以及奥迪“2025战略”的具体落地措施。

    要牢占高档车30%份额

    NBD汽车:奔驰C级和宝马3系的猛烈追击是否会威胁到全新奥迪A4L目前在豪华B级车市场的地位?

    施泰德:全新奥迪A4L在品质和智能科技上均有多项升级。不管是在欧洲市场还是美国市场,奥迪A4都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美国市场,从今年的4、5月开始,奥迪是唯一一个每个月市场份额都在扩大的品牌。

    NBD汽车:在中国市场,奥迪的增速要落后于奔驰与宝马,如何看待奥迪近来趋于放缓的增速?

    施泰德:其实,整个市场可以说是出现了新常态,增长不像以前那么迅猛。比如说7月份,我们的增长达到了6.5%,这就是一个新常态,但也和我们的预测相同。根据奥迪的“可持续”战略,目前的增长是一个可持续性增长。

    NBD汽车:中国一直是奥迪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今年前8个月,中国市场为奥迪全球贡献了三成以上的份额,但奔驰与宝马正在快速增长,奥迪未来将如何保持目前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施泰德:在中国市场,从2014年以来,奥迪每年在中国的销量都超过50万辆,并牢占着高档车市场30%的份额。奥迪在中国市场有长春和佛山两个制造基地,我们还在北京设有奥迪研发中心,加上8月22日奥迪与大众在天津建立的用于投产全新国产变速器的工厂,奥迪一直在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未来,随着“2025战略”的落地,奥迪有信心继续保持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因为对于奥迪来说,中国不单单是一个销售市场,更是奥迪推行战略的重要市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市场上,奥迪的销售增长已持续了80个月。

    NBD汽车:如何让奥迪“2025战略”在中国市场得以实施落地?

    冯德睿:简而言之,我们未来推出的“2025战略”,有3个主导思想,即数字化、城市化和可持续。从具体的三大战略的操作和实施上,奥迪的出行方案中有一项“Audi on Demand”。

    对于数字化来说,奥迪要成为一家数字化汽车制造商。到2020年,奥迪所有的量产车型都可以实现在线联网,进行数字化体验,包括传感器、雷达、激光大灯等智能科技。

    2017年,我们将推出新奥迪A8,自动驾驶时速将达到60公里,目前尚未有其他企业可以做到。此外,奥迪还将推出带有数字化定制服务的新平台——myAudi,提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用户体验。

    城市化的宗旨则是根据未来城市的需求,研发和提供自动泊车和自动驾驶等科技。在愈发火爆的汽车共享领域,我们于上个月在中国香港试水“Audi at home”项目,还计划在中国内地更多城市加以推广。

    NBD汽车:宝马的“第一战略”中已明确对于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战略,奥迪是否有相应规划?

    冯德睿:奥迪用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推进新能源战略。目前奥迪A3 e-tron以进口方式在中国市场销售。

    今年晚些时候,奥迪A6L e-tron会上市,而奥迪Q7 e-tron则将于2017年上市。2018年,我们将推出首款纯电动SUV,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到2020年,奥迪将再推出3款车型。

    到2025年,我们预计奥迪在全球销售的所有汽车中,每4辆就有1辆电动车,也就是占据25%的奥迪车型。这些车型都有望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奥迪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也是可持续战略的重要一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竺延风解读15个月调整期:神龙如何度过“产品小年”

    下一篇

    遭遇“骗补与起火”事件 五洲龙仍坚持IPO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