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来看,已转型房地产的迪马股份年初以来频频拿地,尤其是在武汉等热门城市频夺“地王”。
每经编辑 杜冉乐
每经记者 杜冉乐
9月19日晚间,迪马股份(600565,SH)公告称,该房企拟转让所持东海证券2.305%的股权,交易对手为东海证券第一大股东常州产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常州投资集团),交易对价3.8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转让价相当于去年10月份迪马股份从自然人张坤手里收购该等股权成本,但时隔8个多月,资金成本如何算,迪马股份公告并未给出解释。
此前,迪马股份曾拟一同收购海竞信息所持东海证券约3%股权,加上其关联企业所持股权,或将一举超过常州投资集团。但按照迪马股份所述,其未获得5%的股东资格,最终选择放弃并转让。
转让股权藏玄机
去年7月份,东海证券趁着新三板挂牌风潮顺利实现资本化,并借此展开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当年10月份,迪马股份公告称其拟收购自然人张坤与海竞信息分别持有东海证券2.305%、2.994%的股权,合计收购8850万股,每股成本10元。
针对上述收购,迪马股份与交易对手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按照当时披露的信息,在协议签署前,海竞信息所持接近3%的股权质押给了恒丰银行苏州分行,其承诺解除质押并在保证按约定时间在全国股转系统顺利完成交割、过户等。
今年初,迪马股份顺利完成对自然人所持东海证券2.305%股权的收购过户等手续。此外,迪马股份还强调说,待公司获得持有东海证券5%以上股东资格后, 再行完成与海竞信息协议转让之相关交割及过户转让手续。
在此期间,外界传言并猜测说迪马股份集中收购东海证券的举动与华西股份之间可能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将取代第一大股东常州投资集团成为东海证券的实控人。对此传闻,东海证券曾发布了澄清公告,说实控人仍为常州投资集团。
今年8月初,迪马股份突然公告说,其未能获批持有东海证券5%以上股东资格,即与海竞信息约定收购的东海证券部分股权事项无法进展,遂解除了收购协议,对方按约定时间退还了已支付的履约保证金。
迪马股份董秘张爱明解释说,“因为要收购,就会超过5%,就要报审股东资格。你没有审批通过股东资格,你的交易就是无效的,当时是签了一个协议。”
为何在股东资格上被卡住,是否跟东海证券及常州投资集团属于常州当地国资有关?张爱明只是说,这个比较复杂,原因多种。放弃收购之外,迪马股份于9月19日公告称,其从自然人张坤收购的东海证券前述该等股权已转卖给了常州投资集团。
记者研究资料发现,8月初,东海证券披露消息说公司第一大股东常州投资集团与迪马股份母公司东银控股实控人之一的赵洁红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分两次收购对方总计8050万股的东海证券股权。自此,常州投资集团对东海证券持股比例从接近15%提高到19.76%。
频抢地王大耗血
“鉴于上述事项进展及公司可售金融资产比例的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公司出售上述东海证券股权,有利于保证资金流动性及价值体现,上述交易对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无重大影响,不涉及导致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变更,不涉及投资损失。”迪马股份公告表述说。
从目前来看,已转型房地产的迪马股份年初以来频频拿地,尤其是在武汉等热门城市频夺“地王”。中报显示,迪马股份储备土地资源达8个项目,涉及苏州、上海、武汉、南京、杭州与重庆。
锐理数据统计显示,截止8月3日,迪马股份旗下东原地产今年拍地耗资78亿元,获取开发体量150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达72.6%,其中苏州、杭州与上海三个地块溢价率均超过了100%。
具体来看,东原地产4月份斥资18.8亿元首次进入苏州市,并拿下相城区黄桥街道“苏州2016-WG-10号”地块,可售计容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楼面地价1.68万元/平方米,溢价率284%。
6月底,东原地产又豪掷18.43亿元首次拿下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198号B地块,土地楼板价18200元/平方米,溢价率183.97%。8月3日,东原地产又耗资14.12亿元拿下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惠路北侧35-04地块,计容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溢价率100.7%,楼面地价30107元/平方米。
如果再算上在武汉洪山区青菱乡胜利村耗资17.35亿元拿下的两幅地块,年初以来东原地产拿地耗血已接近百亿元。
迪马股份8月份披露的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其经营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出4.15亿元,与去年同期净流出13.68亿元明显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其销售回款增加,但账面现金仅7.03亿元。
为了地产快速扩张及融资窗口期,迪马股份与其他一线房企一样也开启了发债模式,一年期以上债务中主要为发债工具,上半年应付债券53.6亿元,同比增加近24亿元。
随着东原地产跑马圈地扩张开发,反映在母公司迪马股份上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及资产负债率均有所恶化,其中资产负债率接近80%,同比上升了3.68个百分点,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为0.46,同比下降53.5%。
前不久,迪马股份试图定增1.8亿股,融资逾10亿元用于军工主业,但近来资本市场的变化,让其自动中止了原本可降低负债率与资信评级的重大资本动作。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报道称,监管层对房企私募债或有收紧之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