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借力“女排精神”铸就光明新鲜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08 01:35

      作为中国乳制品知名品牌,光明乳业在今年初签约中国女排成为其官方战略伙伴,可谓是在奥运营销的“里约大冒险”中“押对了宝”。同时,其也让民族品牌再次展现在国际乳业的奥运舞台,通过自身的不断拼搏努力,以及夯实、拓展、创新营销网点等方式,实现营销渠道建设的大发展。

    而在营销网点的创新布局上,这次再次发力的则是光明优倍——中国领先全国性鲜奶品牌。据悉上个月底,优倍已经实现了全国生产、全国销售。因为对奶源及运输的要求极高,在此之前,市场上尚未有一款鲜奶在全国市场有售,光明算得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实现在全国市场销售的新鲜牛奶!

    光明乳业方面表示,凭借其完善的冷链运输体系,具备高品质的优倍产品将提供给全国人民更加“新鲜的选择”,同时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乃至美誉度。中国领先全国性鲜奶品牌——光明优倍实现全国生产、全国销售

    2006年8月,光明乳业推出了新鲜牛奶品类的中高端品牌——光明优倍。因为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光明优倍全面保留了鲜奶中珍贵的活性免疫球蛋白99%、乳铁蛋白95%等的同时,还保留了多种维生素、乳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因而一经入市便受到众多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通过新鲜工艺及新鲜技术,近年来,这一品牌的口碑一直保持行业前列。

    据了解,在工艺层面,光明优倍采用的是“巴氏杀菌工艺”,不仅保存牛奶“鲜”的特点,还更多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和活性物质。此外,采用的低温浓缩工艺,确保每1L优倍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国家标准13.8%,让每一位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营养。

    而在技术层面,为确保品质安全,优倍采用ESL超洁净罐装技术,从接收原料到产品包装,提高设备的清洁性和杀菌性,彻底防止二次污染,提高产品的保存性。在4摄氏度以下的低温贮存状态下,优倍的保鲜时间长达7天,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美味的鲜奶。

    过去的几年,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凭借在中高端层面的优倍产品布局,光明乳业一度业绩持续增长。今年4月19日,光明乳业发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其去年优倍系列已经实现收入11.33亿元。截至目前,光明优倍市场占有率高达70%。

    因为市场反应良好,此后在优倍产品上,光明亦出现了不少行业竞争品牌,为此,创新再度成为其超越对手的“利剑”。

    和大众分享中国女排胜利喜悦一样,作为其官方战略合作方,光明有一个愿景:让全国人民分享其好产品。基于此,光明乳业方面决定将优倍系列产品于全国铺货。“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过一款全国都有售卖的鲜奶,光明要做领军人,把优质产品布局到三四线乃至更为偏远的地区,共享新鲜和健康。”在其看来,让更多的人感受美味和健康的快乐,是光明乳业始终不变的追求。

    奶源和冷链系统支撑网络布局

    事实上,巴氏鲜奶对奶源要求极高,必须采用新鲜无污染的就近奶源,牛奶从挤出到生产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在这方面,光明乳业的优质奶源及冷链系统提供了充分保障。

    据悉,除了工艺和技术层面的保障,为确保优倍产品的卓越品质,光明乳业自设门槛,只选用光明乳业旗下限定的满足“千分”标准的优质奶牛社区原奶。新鲜度方面,光明乳业此前一直在不断优化完善冷链运输且早已完成全程冷链。据光明乳业方面表示,从牛奶挤出的第一秒起,原奶便被密闭冷藏,一直持续到消费者的手中,整个过程都在0摄氏度到-4摄氏度之间完成。

    不仅仅是在优倍这一产品上,近几年来,光明一直在坚持“好奶源,好鲜奶”的品牌诉求,从生牛奶开始全程低温运输,给消费者带来更新鲜的营养和更鲜活的动力。

    据悉,光明乳业一直坚持优选纯种荷斯坦乳牛,通过TMR全日粮管理,确保奶牛均衡营养;科学化养殖,严格监控每一头奶牛的健康状况;全球首创“牧场千分”标准,在实现“奶源升级”的同时,严格执行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从源头确保每一滴牛奶的品质新鲜。

    目前,光明拥有规模牧场近30多个。其中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具有60多年的养牛历史,是国内领先的牧业综合性服务公司之一,乳牛年平均单产超过10吨,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从牧场开始,光明乳业就采用全程冷链技术。不仅在牛奶的收集、出厂时采用低温保鲜,同时将GPS系统运用于生鲜乳运输车辆,实现运送途中的温控和时间把控,并推行社区奶站的建设及为送奶员配备保温桶,每一个环节都确保了牛奶的新鲜。

    光明乳业始终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乳制品,而好产品正是渠道扩张的最好保障。发展至今,光明乳业的自行销售终端已遍布全国,拥有2000多个经销商和100万个有效销售网点。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航明曾坦言,企业上下都有“女排情结”,她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到底的精神,正是光明乳业所追求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私募可交换债井喷 惊现股东“减持”暗门

    下一篇

    正利控股上演港版“生死时速” 3小时跌9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