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汽车出口四年下滑40% 自主品牌“投机”式销售海外遇冷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8-18 08:2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当下巴西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汽车市场更是萎靡不振,销量下滑严重。在此背景下,在当地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也受到影响,例如江淮此前曾计划在巴西当地建厂,但由于市场低迷,不得不将建厂计划推迟。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骆一帆    

    每经实习记者 骆一帆

    伴随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举行,巴西社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经济状况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其中又以汽车市场等最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当下巴西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汽车市场更是萎靡不振,销量下滑严重。在此背景下,在当地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也受到影响,例如江淮此前曾计划在巴西当地建厂,但由于市场低迷,不得不将建厂计划推迟。

    与巴西情况类似,俄罗斯车市受当地整体经济环境和消费能力不振的影响,也处于“寒冬”期。汽车评论员罗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无长期规划,抱着卖掉一辆是一辆的心态,一旦出口地经济环境发生变化,销量下滑也就成为必然。

    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我国汽车出口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105.61万辆,此后几年连续下跌,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回落至73万辆,同比下降20%。到2016年,中汽协预期,出口同比再度下滑10%,仅为64万辆。

    4年时间,汽车出口市场萎缩近40%。更严峻的是,这一颓势尚无任何好转迹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目前,中国汽车海外出口尚未从谷底回归到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未来,还需要国家与企业协力开拓并稳固亚非拉市场。

    出口持续“遇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出口37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17.1%。其中乘用车出口23.5万辆,同比下降7.2%。

    分析认为,我国汽车出口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萎靡,例如巴西,当下经济已连续3年处于低迷状态。2012年开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巴西的销量便遭遇下挫,出口量较好的江淮和奇瑞,年销量均跌破2万辆,到2014年,两大品牌在当地的年销量均跌破1万辆,去年销量更是跌至5000辆左右。

    今年销量下滑趋势仍在延续。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在巴西继续失速,奇瑞的累计销量为1133辆,江淮为1402辆,力帆为1842辆。

    同时,受整体经济环境和消费不振影响,俄罗斯车市也处于“寒冬”期,影响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当地的销售。欧洲商会旗下汽车制造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7月,俄罗斯销量延续此前的两位数跌幅,同比下滑16.6%,前7个月跌幅达14.4%。7月,中国自主品牌在俄销量为2351辆,同比下降35.8%;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滑2.0%。

    市场销售乏力,则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品牌海外发展的积极性,江淮此前曾计划巴西当地建厂,但受巴西车市低迷影响,江淮不得不将建厂计划推迟。

    江淮汽车巴西市场负责人杨军此前表示,“巴西本土化生产的计划不会改变,但是,投资计划肯定要调整。”

    海外“本土化”成关键

    虽然就数据分析来看,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市场出现销量下滑,同国外整体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但也与我国自主品牌的海外发展战略,以及整车产品存在问题有一定关系。

    罗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大多没有一个长期发展规划,同时产品也未考虑如何融入当地市场,没有形成口碑。因此没能完全打开市场,一旦出口地经济环境发生变化,销量下滑也就随之出现。

    实际上,一直以来,多数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并未形成体系,无论在营销还是品牌层面,被认为以“投机心态”经营海外市场。但如果要抵抗海外市场的波动风险,“本土化模式”不可忽视。

    据了解俄罗斯市场的相关人士介绍,力帆汽车在俄罗斯相对不错,今年前7个月,在俄罗斯的13个我国自主品牌中,力帆是唯一销量过千的品牌,同比增幅48.8%,排名第一。

    2007年力帆汽车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通过对市场走向的研判,力帆汽车选择了成本相对较高的CKD(全散件)生产线运营模式。随着市场的打开,力帆开始注重自身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当中的口碑,并实施本土化战略。

    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俄罗斯市场负责人孙泽军此前曾表示,目前,力帆每推出一款新车,都要提前一年在俄罗斯展开路试,并征询当地商家和消费者意见,以便做出更加本土化的改进。

    罗兰向记者表示,产品和当地市场的融合是车企海外发展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比如当地消费者的喜好、习惯、文化等。这是决定汽车产品口碑是否能在当地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贾跃亭、李想同日建厂造车:“准生证”难题仍待解

    下一篇

    东风风神急补产品课 15款新车挑战“十三五”新目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