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胥帅 杨建
◎每经记者 胥帅 杨建
如果要评出A股市场这两年最热门的词汇,“举牌”可以位列前三。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注意到,2015年,A股市场爆发了两轮举牌潮。第一轮发生在去年6月股市大跌之后,以中科招商为主的股权PE频频举牌祥龙电业、鼎泰新材等个股。第二轮则是发生在去年底,以前海人寿、安邦为主的险资密集举牌万科A等地产蓝筹股。有意思的是,在经历今年以来的新一轮下跌后,部分被举牌的股票遭遇被套的尴尬。
险资和PE掀起“举牌潮”
2015年7月至8月,沪指暴跌25.05%,直接从4000点一线掉落至最低的2850.71点。在投资者信心濒临破碎之际,此前并不为人熟知的中科招商却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股“抄底潮”,并且以举牌方式抄底。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注意到,中科招商在2015年7月和8月,通过子公司中科汇通大举购入上市公司股票,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共计耗资约35亿元。除此之外,包括国华人寿等险资也加入了举牌大军,开始扫货A股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波举牌潮中,中科招商更偏重于股本偏小、市值较低的公司。此外,中科招商青睐的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权较为分散,绝大多数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低于30%,壳股特性显露无遗。
如果说中科招商为主的股权PE带动了第一轮小盘股的“举牌潮”,那么以前海人寿、安邦为主的险资则掀起了第二轮关于蓝筹股的“举牌潮”。在去年12月,万科A、承德露露、中青旅、京投银泰、浦发银行、中青旅、金风科技、金融街、大商股份以及欧亚集团等先后发布公告称被险资举牌。短短10余天时间,包括安邦、富德生命等险资就动用超过百亿资金举牌约10家上市公司。
从举牌的个股类型来讲,除欧亚集团这一中小盘股之外,多数个股均为来自地产、休闲服务等行业的蓝筹股。事实上,在安邦等险资的资金攻势下,彼时的金风科技、万科A等大蓝筹也迎来了一波不错的行情。
安邦举牌股多数回本
不过,股市行情瞬息万变。进入2016年,A股市场再度遭遇重挫,上述私募PE和险资的举牌股,特别是安邦、富德生命等险资新举牌的个股更是遭遇市场杀跌。有意思的是,如果横向对比上述个股的走势来看,安邦、富德生命等险资更像是在股价相对高位举牌。
例如,截至2015年12月7日,安邦分别通过旗下三款保险产品买入了金风科技1.37亿股,构成首次举牌。事实上,在12月7日前后,金风科技的股价一直稳定在16元左右,这意味着安邦的持仓成本大致位于16元附近,耗资约21亿元。尽管金风科技一度上涨至最高的26.72元,但在2016年却将涨幅尽数吐出。由于A股市场巨震,金风科技股价一度跌至最低的13.58元,较安邦买入价16元已跌去了15%。而这意味着当时在金风科技上,安邦曾浮亏3.12亿元。而安邦举牌的中小盘股欧亚集团,其股价更是接近“腰斩”。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粗略统计发现,安邦保险去年12月以来共举牌10次、涉及7家公司,涉资超过200亿元。除开万科A停牌,像安邦举牌的金风科技、大商股份等多只个股,在今年初遭遇了10%以上的跌幅。
伴随A股市场行情的好转,安邦举牌的个股均迎来复苏,多数回本。
有私募举牌“挨闷棍”
记者注意到,前期这些举牌的资本中,除了财大气粗的险资之外,重量级私募频频举牌上市公司,也成为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数据显示,鼎泰新材曾被两度举牌,但如今举牌方已经大举撤离,粗略估算,若按照持股成本30元/股计算,中科汇通所持鼎泰新材股份浮盈超6亿元。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私募举牌上市公司,主要目的是在举牌后进行资本运作,搭乘并购重组热点,同时赚取价差。
但是并非所有的举牌方都有中科汇通这样的“运气”,也有举牌的私募遭遇“闷棍”,其中,在*欣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退市风险的情况下,创势翔逆势斥资2.34亿元,两次增持*欣泰股票。然而*欣泰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创势翔在*欣泰复牌之后账面浮亏超80%;更为糟糕的是,按照规则,创势翔举牌买入的股票因不满6个月而不得出售,其目前持有的1715万股公司股份或将遭遇“闷杀”。
记者注意到,在2015年以来,新价值投资已通过阳光举牌基金潜入十余家上市公司股东榜。同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罗伟广共举牌了4家上市公司。此前,大东海、科恒股份于2015年11月7日同步公告被新价值举牌;11月9日,新价值通过旗下产品累计买入科斯伍德达到5%以上;11月13日,天兴仪表公告称,新价值旗下的产品累计买入占公司总股本的5.06%。但是随着监管部门对重大资产重组及借壳事项的审核越来越严格,私募大佬罗伟广遭遇“滑铁卢”,其主导的金刚玻璃重大资产重组被证监会否决。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举牌已经成了最吸引眼球的概念,但市场上不少举牌缺乏参考价值,部分举牌本身就带有投机性。不过,目前很多参与举牌的产业资本意在长远,其长线布局,可能会改变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预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