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资产荒持续上演,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在即,资金的避风港在何处?
每经编辑 魏琼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上半年一线城市以及重点二线城市房价的高歌猛进让不少开发商和个人投资者挣得盆满钵满,但好景不长,一大波的楼市调控已经在路上。
有消息说,证监会发声,不允许房企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政府调控的砍刀挥向了“地王”。
继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出台调控政策后,传言南京将提高房贷首付比例,虽然消息没能得到证实,但也传递了市场过热之下,楼市调控是大势所趋的信号!
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资产荒持续上演,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在即,资金的避风港在何处?
高铁新城的机遇
邦爷认为,在当下中国,资金的避风港依然还在房地产,热点城市调控在即,根据楼市“热导效应”,一线楼市的机会将挤出到其他城市。
至于是哪些城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给出了答案。
《规划》显示新时期中国将布局“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到2020年高铁要达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 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 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 万公里左右。而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的高铁时速可跑350公里。
此次高铁新战略布局下,哪些城市将受益?
对比“四纵四横”与“八纵八横”高铁地图可以发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经济地位将随着高铁网络布局的完善得到强化,继续称霸。
尤其是广州,同时接入京哈——京港澳通道、兰广通道、广昆通道三个干线通道的交汇枢纽,广州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也符合了国家对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有了高铁新战略的加持,广州依然是妥妥的一线城市。
大量的中部地区城市将崛起,尤其是合肥、郑州、长沙、武汉、福州、重庆、南昌、杭州等城市则成为高铁新贵,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高铁的选址其实也存在小心机的,那些经济发展良好或者是在规划中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才能成为高铁的交通枢纽中心。也就是说,有“米”字形高铁网的城市要么“非富即贵”,要么就是未来“非富即贵”。跟着高铁交通枢纽去置业,十拿九稳!
当然,也有一些城被高铁“抛弃”了,东北三省成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冷门。高铁时代,更多的优质资源将向区域中心的大城市集中,普铁时代的“强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失落感,例如,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株洲,在高铁时代,将得到冷遇,客流和人流将被长沙“掠夺”。
高铁催涨城市房价
俗语有云: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高铁或许带来的就不仅是人流、客流了,还有财富的增长,还有一座城市的崛起。
从历史经验来看,高铁的建设一度引领了中国的造城运动,而“八纵八横”的高铁新战略,将再次改写中国城市的格局。
本次《规划》中利好的高铁“新贵”的发展,高铁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以及房地产能带来怎样的改变?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的铁路运输系统带来一批城市的崛起,包括普铁时代的广州、株洲、郑州等城市,高铁时代的武汉、长沙等城市。
就拿长沙来说,通过高铁可以3小时达到广州,3个半小时到达深圳,5小时到上海,交通的时间成本大大缩短;提速之后与上海将缩短1小时的交通时间。
长沙是高铁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说高铁决定了长沙的城市命运一点都不夸张。
京广、沪昆以及渝厦高铁三大高铁大动脉在长沙交汇,使长沙成为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给长沙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人才与信息,加强了长沙与其他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长沙启动高铁新城建设,片区将建设商贸和商务(金融)业、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服务外包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物流业和房地产业等高端产业。
长沙高铁新城规划总面积46.9平方公里,人口容量近50万人。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区域已经聚集了20余家楼盘,成为长沙楼市的热点。开发商也嗅到了长沙高铁新城的机会,万科、绿地、恒大、旭辉等知名房企已入驻,中航、龙湖、华润等企业对入驻高铁新城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长沙高铁新城部分楼盘价格情况表
注:根据腾讯数据整理
长沙高铁新城的项目从2014年开始陆陆续续入市,价格一路走高,据腾讯数据显示,目前该片区均价在6800-9500元/平方米不等。近一年,长沙楼市均价由7526元/平方米上涨到8132元/平方米,涨幅为8%。
有了高铁,长沙郊区的地块的含金量得到提升,房价涨幅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这一点来看,置业长沙高铁新城的前景值得期待。
近日广深好几个朋友告诉邦爷要回长沙买房,理由是近半年,广州中心区房价上涨较快,买房成本太高,郊区价格便宜居住不便且升值慢,而深圳的房价也不是一般人能买的,另外也是看好长沙的发展前景和房价升值空间。
由长沙延伸到其他高铁新城,邦爷有理由相信,随着高铁《新规》的落实,高铁“新贵们”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这些城市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发展和房价上涨。
*文中观点为作者评论,和邦地产立场无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