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余蕊均
作为全国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风口上。
7月25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明确提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根据草案,2015年,云南全省旅游总人数达3.2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为3281.79亿元,同时,草案还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的发展目标。尽管雄心勃勃,云南旅游产业的未来仍然面临重重难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草案中明确指出了过去五年,云南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比如,传统景区日趋老化,高品质旅游娱乐活动较为匮乏,旅游信息化发展缓慢等。
昨日,云南省旅发委规划处处长李海林向记者表示,提出转型,“其实是产业本身发展要求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则认为,云南旅游此前曾提出“二次创业”,这份草案多少透露出云南在四川、贵州等兄弟省份“夹击”中的紧迫感。同时,他还表示,草案中提到的问题“很有共性”。
2020年旅游收入破8500亿
背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有利的气候条件,云南旅游多年来一直兴盛,旅游业在其地方经济的发展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草案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云南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从2010年的1.41亿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3.2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006.83亿元增加到了3281.79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31.7%和164.1%。
同时,2015年,云南全省旅游业增加值为907亿元,旅游占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6.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7%。可以说,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而进入“十三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旅游市场需求的改变,云南旅游的未来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产业发展至今,面对市场的变化、游客的细分和自身支撑性要素的变化,确实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市场的需求,做一些调整和应对。”李海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云南旅游的转型之路其实是产业本身要求的,未来将结合“十二五”期间存在的不足,做出相应调整。
同时,李海林还表示,“(这些问题)其实不是云南一个省的情况,好多地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产品转型、景区提升、智慧旅游建设等。”
记者注意到,云南旅游怀抱了最终达到8500亿元收入的雄心。草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
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事实上,近年来,云南旅游面临不少问题。粗放、无序发展甚至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今年6月,丽江古城部分商户曾以关门停业的方式,抵制古城设卡收费,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旅游纠纷案件也在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2015年云南省各级法院审理各类旅游纠纷455件,案件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为例,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该院审理的旅游类纠纷案件数量以100%的速度增长。
在上述草案中,记者发现,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对过往的种种问题也是直言不讳:“全省旅游还未完全跳出传统资源开发和运作模式,高品质旅游娱乐活动较为匮乏”“观光旅游产品占主导的格局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腾冲等热点地区,传统景区日趋老化”……
谈及上述问题时,杨彦锋表示:“上世纪90年代的一批景区是按观光需求来打造的,云南便是其中之一。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这些景区、线路的确呈现出了老化趋势,产品的更新换代已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了。”
“以前那种‘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已经被深度旅游的需求所取代,所以景区以往主要依靠门票经济的粗放模式要向复合模式发展,与度假、教育、住宿等其他参观方式相结合。”杨彦锋说。
从目前的草案来看,未来5年,云南将建设全省旅游大数据中心,“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同时,将推动旅游开发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品也将由观光型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不断提升云南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