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曾因为两次奥运伤退饱受质疑和口水,但在真人秀中他还是让不少观众看到了其真实的一面。如今涉足娱乐圈的他,身价也未因退役缩减,依然堪比一线娱乐明星。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刘翔在上述某一档真人秀中的酬劳高达3000万元。
每经编辑 吴林静 余蕊均
刘翔,过去一直以运动员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像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冲过终点线的瞬间给我们带来的兴奋。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因伤退赛饱受争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最近,有人在日本拍到刘翔,他没有跨栏,而是瘫坐在栏杆上,画风就彻底变了。
而且,异样的画风不可描述,只可远观。
戴上美少女战士月野兔的发饰,身穿水手服,画上雷人的黄色眼影盒黑色眼线,再加上浓浓的腮红,扑面而来的违和感真有点“代表月亮亮瞎你”的味道。
他生无可恋地坐在栏杆上,无奈对摄像大哥说“不要拍我”。
据说,这迷人的扮相,来自刘翔参加的一个综艺真人秀节目,要是播出,美少女战士会哭成什么样。
网友看后乐坏了,纷纷留言:
“辣眼睛”、“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刘翔”、“俺的个娘”、“这是要冲出宇宙啊”……
那么问题来了,刘翔为何要如此自毁形象?
刘翔找到新的“吸金”之道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这一年来,刘翔角色多变。
参与电视解说:
▲刘翔在去年8月解说了田径世锦赛
收获新恋情:
▲刘翔今年1月9日在微博低调宣布恋情
投身公益:
7月初,刘翔和女友吴莎一起现身韩红“百人援甘”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腾讯娱乐)
本来,这位33岁的老将,正享受幸福“晚年”。
结果,里约奥运来了,体育综艺也扎堆来了,刘翔离开赛道,拾起了一个新的“吸金”之道。
从今年3月起,刘翔就开始参加真人秀和综艺节目,比如《极速前进》、《年代秀》、《熟悉的味道》等。刘翔曾对媒体表示自己没有排斥娱乐圈,“我没有排斥任何多元化的东西,包括娱乐,平时生活中,我是一个有娱乐精神的人,我喜欢把自己开心的一面展示给别人。”
刘翔曾因为两次奥运伤退饱受质疑和口水,但在真人秀中他还是让不少观众看到了其真实的一面。
如今涉足娱乐圈的他,身价也未因退役缩减,依然堪比一线娱乐明星。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刘翔在上述某一档真人秀中的酬劳高达3000万元。
觉得3000万多?那你还真是不了解刘翔的身价。
众所周知,体育偶像商业价值不可估量。作为中国田径史上最耀眼的明星,2003年初出茅庐的刘翔商业收入160万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夺冠后,其商业价值一路水涨船高并在2007年达到巅峰1.63亿元,2008年即使奥运退赛,名声大减,收入也有1.3亿,11年职业生涯共收入5.35亿。
刘翔还乘胜追击,今年5月,“刘翔-LX工作室”开张,外界普遍认为,成立工作室更像是娱乐明星的做派。尽管刘翔工作室一直没公布未来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公益还是娱乐,或者还有新的“吸金”手段。
体育冠军成今年的“香饽饽”
刘翔成立工作室,在外界看来,或许是众多昔日体育名将的成功转型,刺激到了刘翔。
▲姚明(图片来源:新浪体育)
作为刘翔的好友,姚明2008年的收入高达5200万美元,成为当年NBA收入最高的球员,2011年退役后,他从体育运动员变身老板,投资遍及健身、红酒、无线音乐和体育等多个领域,还创办了“姚基金”。2014年,姚明以20亿元身家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客串亮相,也是赚足了眼球。
而《福布斯》的数据显示,退役后的李娜2014年的收入仍达2360万美金,高居女子网坛第二。除了国际大品牌的代言外,以其真实经历为基础的传记电影《李娜》正在筹备,导演为陈可辛。
要知道,姚明、李娜、刘翔职业生涯黄金时期,年“吸金”能力都在1亿元以上!
中国体育产业“黄金时代”已开启,从早期的广告代言,到后来拍摄时尚大片,再到参加综艺真人秀,可供体育明星们选择的商业形态也日益多样化,“体育+综艺”模式更被大量复制。
▲郎平(右)率中国女排队员亮相综艺节目《来吧冠军》(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在这个“体育大年”,这些新的“吸金”手段尤其“泛滥”,体育冠军们成为各大卫视竞相争夺的“香饽饽”。除了参加《极速前进》的刘翔、郭晶晶,《非凡搭档》也获得李小鹏、王濛、潘晓婷等名将加盟,《来吧,冠军》的首期嘉宾则是郎平带领的女排国家队。
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曾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2016年是体育综艺井喷的一年,上档的大型体育综艺至少有10多档。“年内有欧洲杯、奥运会这样的体育大赛,各大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并为此加大对体育相关内容领域的投放。”
彭侃认为,这也是国家大力推动体育经济发展的结果。
在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看来,在如今的泛娱乐化时代,体育明星也是一个超级IP。
下个月,里约奥运会就开幕了,之后又会产生多少“吸金”健将?、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