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7月26日一天,就有量子高科、掌趣科技、乐通股份、达意隆、上海绿新、湖北广电、天通股份7家上市公司发布高管辞职公告。另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涉及高层人事变更的公司约有909家,合计发布2052条辞职公告。
随着2016年中报的陆续发布,上市公司高管的辞职公告也逐渐增多。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7月26日一天,就有量子高科、掌趣科技、乐通股份、达意隆、上海绿新、湖北广电、天通股份7家上市公司发布高管辞职公告。
另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涉及高层人事变更的公司约有909家,合计发布2052条辞职公告。
按照一般情况,上市公司高管变动对公司来说大多属于负面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份,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高管辞职公告后,公司股价反而出现大幅上涨,成为“妖股”的一员。
对此,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有部分上市公司高管集体辞职后,往往会伴随着如重组等重大事项的公告披露,因此,才会出现公司高管辞职后公司股价反而上涨的情况。
多公司现集体辞职潮
虽然说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如今的“辞职潮”与以往略有不同的则是“高管集体辞职”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26日,年内包括全聚德、科融环境、中毅达、中钨高新、宝塔实业、深信泰丰、华新国际、九芝堂等15家上市公司出现高管集体辞职的情况。
在上述公司高管集体辞职给出的原因中,多数为“个人原因”或“工作原因”。如全聚德对于董事长王志强、总经理邢颖、董事会秘书施炳丰、董事张冬梅辞职的原因,给出的就是“工作变动”原因。
同在7月份,科融环境出现7位高管集体离职,公司披露的辞职原因大多是“个人工作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上市公司辞职的高管数量高达10余位,另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则陷入“寥寥无几”的窘境。
有分析人士指出,核心高管突然离职有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短时间内的不稳定,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以今年6月份出现的高管集体辞职上市公司为例。6月2日,被市场戏称为“超级妖股”的中毅达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马庆银、陈两武、武舸、独立董事徐清波、陈国坤、陈亚莉、赵海燕等11名董监高人员,已经向该公司提出辞职。
早在5月24日,中毅达就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总经理刘效军以及公司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林旭楠申请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至此,10天里该公司16名董监高人员中,已有13名人辞职。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虽然公司的新任董秘已经上任,但是,公司证代并未详细向记者说明公司大批更换高管的原因。
此后,在6月22日晚间,深圳惠程也发布公告称,包括董事长纪晓文、副总裁王东、财务总监田青、监事会主席谢战军在内的10余位高管集体辞职。
高管辞职引市场瞎想
众多周知,上市公司高管集体辞职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人事地震,而地震之后对公司的影响也无疑是巨大的。但让人不解的是,为何上市公司在披露如此重大事项的时候却偏偏以“轻松”的态度表达,然后再由市场各路人士自行进行猜测。
以全聚德为例,在公司给出“工作变动”原因之后,市场中包括分析师、各路媒体、投资者等等各方面的反映均是公司将有不为人知的重大事项。
据悉,全聚德出现高管集体辞职之后,业界猜测这或许与竞购麦当劳和开启重组计划有关。不过,在全聚德声明否认后,舆论开始转向认为高管集体辞职是业绩压力所致,某种程度上,全聚德引发的高关注度表明了舆论对老字号企业改革重组的期待。
那么,为何市场会对高管集体辞职产生各种猜想呢?
以深信泰丰为例,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先后收到公司董事鲁功亮、董事陈冬元、董事长晏群、独立董事王能光提交的书面辞职信。公司给出的辞职原因则是“工作变动”。
对于深信泰丰的高管集体辞职,市场并未给出太多猜测,其原因是在高管辞职之前,公司便发布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公告,而市场也普遍了解到公司高管集体辞职是为重组后神州数码团队入驻让位。
无独有偶,酒鬼酒此前高管团队集体辞职,直接原因则是重组后将由中粮系人马出手接管。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如果涉及“借壳上市”等重大事项的话,上市公司的原班人马自然要给“新主”让路,高管的集体辞职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如同深信泰丰一样在公布重大重组事项之后才公布高管辞职的公告。有的上市公司往往在公布高管集体辞职之后,才会公布重大事项。此外,并不是所有高管集体辞职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如“借壳上市”这样的重大事项。
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公司披露的高管辞职理由只是简单地提及了高管辞职是因为“工作变动”或“个人原因”,具体的原因叙述语焉不详,这种公告实际上是不完整的。
“这种不详细的公告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引发市场中各种各样的猜测,也会对中小股东产生误导。从而导致二级市场股价异常波动和不稳定。”上述人士称,
从市场表现来看,继高管辞职公告发布后,7月份出现了浙江东方和*ST黑化这类涨幅巨大(截至7月21日涨幅分别为92.35%和32.33%)的妖股。6月份,高管辞职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不大:如中毅达11名高管辞职,次日公司股价下跌1.58%;中钨高新6位董事集体辞职,次日(6月2日)公司股价上涨0.45%。
事实上,高管集体辞职除了存在重组等重大事项的可能性外,还有可能是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业绩下降,大股东拟变更主营业务或是更换管理层的可能性。
例如宝塔实业,公司董事会4名高管集体辞职,公司称辞职原因系“工作原因”。对此,市场人士认为,高管辞职原因就是业绩大幅下滑。据宝塔实业当时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下降4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766.65%。
当然,近几年之所以上市公司高管集体辞职现象增多,主要原因还是高管为缩短减持时间。
据2016年最新版本的《公司法》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事实上,为了能在辞职后半年后减持获利,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失去了大量高管。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大小非解禁中,有些高管会为了早套现而离职,甚至出现集体离职的情况,这将对公司经营和股价造成负面的冲击和影响。”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上述急于套现的高管给出的辞职原因多为“个人原因”。
面对不同情况下出现的“个人原因”和“工作原因”,从公司之后披露的信息来看,皆会被猜出一二,可是在公司后续公告出来前,市场却是上演着“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戏。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的公告还需要进一步披露相关详细的信息。甚至有专家指出,应该在监管政策上进行更详细的规定,如加大辞职高管减持的限制等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