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广济药业对外公告称,由于控股子公司惠生公司在夏季高温期间停产检修,自2016年7月16日起停产。然而,该子公司突然停产的真实原因或被隐瞒。根据咸宁市环保局官网的消息显示,惠生公司是因为环保问题被关停的。
每经编辑 吴治邦
每经实习记者 吴治邦
7月13日,广济药业对外公告称,由于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济药业"或"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北惠生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惠生公司")在夏季高温期间停产检修,自2016年7月16日起停产。
按照公司公告的说法,惠生公司需要在夏季高温期间停产检修。然而,该子公司突然停产的真实原因或被隐瞒。根据咸宁市环保局官网的消息显示,惠生公司是因为环保问题被关停的。
惠生药业已被关停近半个月
最近湖北大雨频频,反常的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却也使得当地气温比往年要低。然而,7月13日,广济药业一则"自愿性披露"的公告却让人觉得蹊跷。
广济药业公告显示,由于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北惠生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惠生公司")在夏季高温期间停产检修,自2016年7月16日起停产。惠生公司生产线将根据设备检修和产品市场情况择机恢复生产,预计复产时间在10月16日。
由于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并没有在往年的公告中找到类似"因高温停产检修"的公告,这让记者对惠生公司的突然停产检修产生了兴趣。
工商信息显示,惠生公司的地址在咸宁市经济开发区长江产业园内,主要从事维生素B6原料药、医药化工原料、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销售,而上述生产活动自然需要在化工厂里完成。按照公司方面的说法,惠生公司生产线将在7月16日起停产,将根据设备检修和产品市场情况择机恢复生产,预计复产时间在10月16日。
不过,咸宁市环境保护局信息显示,6月29日,咸宁市环保部门、市安监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辖区内废气扰民的惠生公司四个化工生产车间实施关停。咸宁市市委市政府、市高新区高度重视惠生公司废气扰民问题,将其列为全市环境突出问题予以重点督办。
尽管惠生公司经过近一年的整改,但仍未解决废气扰民问题,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依据咸宁市环境保护局官方网站的信息,执法部门已经在6月29日对化工生产车间实施了关停。但是上市公司的公告却表述称,"惠生公司将在7月16日停产"。
惠生公司因环保屡遭投诉
记者检索咸宁市环保局网站和当地媒体,发现惠生公司的环保问题由来已久,工厂周边的居民投诉、信访不断。
咸宁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12月21日消息称,12月4日,咸宁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联合核查惠生公司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整改。当地环保办接到投诉该企业异味后,多次进企业督查设施运行情况,请第三方监测公司对该企业周边的恶臭气体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达标。但受气象条件影响散发的废气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彻底收集,造成无组织排放,仍产生异味。
在多次因环保问题被投诉之后,惠生公司在2015年12月31日前,按计划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了废气进一步优化完善改造工作。不过,好景不长,在调试运行20多天后,光催化设备出现了异常。为了继续完成改造工作,惠生公司于2016年1月23日又与设备厂家签订了近100万元的设备合同,对外承诺在5月31日前完成整改。
惠生药业在经过近一年的整改,但环保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最终,惠生公司四个化工生产车间在在市环保部门、市安监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中被实施关停,时间为2016年6月29日。
隐瞒停产真实原因?
明明是因为环保问题被当地环保局勒令停产,却在公告中声称"高温停产检修",广济药业7月13日这则自愿性披露公告不但隐瞒了子公司停产的真实原因,还涉嫌信披滞后甚至是信披虚假陈述。对此,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联系广济药业,广济药业的董秘安江波则回应记者表示:“停产检修是年初就确定好的例行公事,和环保问题没有关系。”
记者注意到,在2015年的年度报告中,广济药业明确将惠生公司列为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记者注意到,惠生公司2015年的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为1.71亿元、8042.89万元,而广济药业2015年的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为16.51亿元、56035.55万元,占比分别达到了10.36%、14.35%。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其中,重大事件包括"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和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上海李国机律师事务所周爱文律师对记者表示,根据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对股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而立即披露通常指的是两个交易日,但关于什么叫“重大影响”有很多标准。他个人认为,广济药业这种情况,信息披露就存在一定的瑕疵,且信息披露不够详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