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系”这个神奇的字眼,似乎意味着一张看不见的能力网。在基金圈,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有不少基金经理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但基金经理的“校友关系”却鲜有人关注和研究。如果告诉你,校友人脉越广、关系越深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投资业绩会更高,你相信吗?
每经编辑 黄小聪
“Guanxi”,当你看到这个拼音时,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文字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系”这个神奇的字眼,似乎意味着一张看不见的能力网。经济社会中,它已不在局限于人情,还衍生出更多的利益。尤其在资本市场,这个最能体现人情世故、利益得失的场所,“关系”的重要性更无须过多赘言。
在基金圈,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有不少基金经理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但基金经理的“校友关系”却鲜有人关注和研究。如果告诉你,校友人脉越广、关系越深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投资业绩会更高,你相信吗?
基金经理多毕业于北大、复旦等名校
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发现,在107家有公募产品的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中,基金经理共有1355位,其中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位列前三。
对于基金经理,业内向来有“北大圈”“复旦圈”“清华圈”这种说法。从有披露毕业院校的基金经理简历中可以看到,现任基金经理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最多,分别达到63位、61位和53位。
其次,输送基金经理超过10位的院校,还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其中,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输送基金经理的贡献量超过20位。
那么,为什么基金经理总是扎堆上述名校呢?如果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各大基金公司非常热衷于从上述名校挑选未来的基金经理。每年的校园招聘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热门院校,几乎都是各大基金公司校招的固定地点。
另外,上述名校的毕业生在选择时,确实也更倾向于大型基金公司。有位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就向牛妹表示,刚毕业如果选择基金公司,可能待遇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主要还是看平台;即使刚开始待遇没预期那么好,但也会更倾向于大型基金公司。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毕业于上述名校的基金经理似乎更喜欢“南下”。比如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大多任职于上海本地的基金公司;而像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虽然也有不少任职于北京地区的基金公司,但更广泛分布在上海和华南地区的基金公司中。
校友关系影响基金收益率
其实在各大名校间,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互相“叫板”中,感受到“谁也不服谁”的气氛,特别是在各种排名上。学子毕业成为校友后,由于在校就受到了不同的学校个性熏染,因此往往会存在差异化的文化烙印。进而“校友关系”的凝聚力可能仅次于“战友关系”,而“校友情结”也可能只亚于“故乡情结”。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校友会、同乡会等。既然基金圈也存在这么浓厚的校友情,那么这份校友情的作用力都体现在哪?
先举个有意思的例子,ButlerandGurun曾选取2004年~2007年美国市场中358个基金家族的8032只基金为研究样本,发现如果基金经理与公司高管存在校友关系,则基金经理对限制管理层薪酬提案投反对票的可能性更高。
在2015年10月的《经济学(季刊)》中,来自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该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申宇、赵静梅、何欣等人,从我国沪深股市2005年~2013年上市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的简历中,手工整理了校友关系信息,并进行校友关系网络与基金业绩的研究。
他们选择市场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研究对象,剔除指数基金和QDII基金,涵盖2005年~2013年的基金数据,且要求样本基金至少有24个月以上历史净值数据。
研究发现,校友关系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为基金带来了正向的业绩提升。如果是直接校友关系,不管是认识更多的直接校友,还是与直接校友关系很深,都能为基金带来超额收益。
以风险调整收益率为例,校友关系广度最高的基金组合每年获得的收益率,比校友关系广度最低的基金组合高11.37%;校友关系深度最高的基金组合每年获得的收益率,比校友关系深度最低的基金组合高9.12%。
不过他们也指出,上述效应仅在直接校友关系中存在,间接校友关系不能带来超额收益率,即校友关系存在亲疏有别的现象。
经历相似则风格相近
看了上面的分析,是不是被惊到了呢?基金经理与上市公司高管间的校友关系之外,基金经理之间的校友关系又如何呢?他们的经历、风格又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呢?
牛妹(微信号:buerniu5188)还注意到,在经历相似的基金经理中,他们的管理风格和资产配置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以基金经理彭一博和王怡欢为例,两位均为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前者2008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后者2004年6月加入华夏基金,也都曾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
如今,彭一博已从华夏基金转投泰康资产,任泰康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泰康安泰回报混合以及泰康沪港深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王怡欢则在华夏基金担任华夏蓝筹混合、华夏回报混合、华夏回报二号混合的基金经理。
最直观的是,从管理基金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许多相似性,“回报”成了这几只基金的关键词,且彭一博管理的泰康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泰康安泰回报混合,显然也是在其2015年7月到了泰康资产之后才成立的。
再从这几只基金的持仓来看,虽然前十大重仓股并没有重合,但是持股风格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泰康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持有双汇发展、涪陵榨菜、森马服饰、贵州茅台等消费个股;而华夏回报混合A、华夏回报二号混合则是持有东阿阿胶、老凤祥、海澜之家、老板电器等消费个股。
还有,南方基金的基金经理李璇和吴剑毅,都是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前者2007年加入南方基金,后者则是2009年7月加入,都主要管理与固收相关的基金产品。李璇管理的是南方润元、南方金利、南方稳利、南方多利等产品,而吴剑毅管理的则是南方利安、南方顺达、南方顺康、南方利达等多只基金。
除了上述几位基金经理,长信基金的左金保和邓虎,都毕业于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前者2010年7月加入长信基金,后者2015年6月加入。从管理产品来看,左金保手上多达七只产品,其中长信中证一带一路主题指数分级是和邓虎一起管理,属于校友齐上阵。
看了上面牛妹这些研究之后,你是不是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投资也是讲“圈子”的,这些“圈子”无论对基金经理还是其团队都是会有提升的,名牌大学出来的“天之骄子”哪个不是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气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能成功。一名成功的基金经理,不仅要有自己完整的投资经历,同样更需要多方位的探讨和启发,因为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是投资多面手,但是如果有人能够不断给你启发和参考,那么至少考虑未来才能更为深远,也能使得投资的收益才能稳步提升。
本文为〡理财不二牛buerniu5188〡原创精品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或加入QQ群(群号:536986437)交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转载请移步后台留言申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