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新书记唐良智的气魄: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积极构建开放大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12 02:05

    7月11日,成都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中央和省委决定:唐良智同志任中共成都市委书记。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每经记者 江然

    “一本书,一本杂志,品质很重要;做人做事,品质是关键;城市建设发展更要靠品质,这样才能持久发力。哗众取宠可能会短暂吸引注意,但大多是昙花一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初见唐良智,他温言细语,从媒体生存谈及城市发展,品质二字贯穿始终。

    7月11日,成都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中央和省委决定:唐良智同志任中共成都市委书记。

    “接过市委书记这个‘接力棒’,让我能够进一步为成都这座历史悠久、充满希望的城市服务,进一步为成都1600万勤劳智慧、乐观向上的市民服务,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7月11日,成都市委书记、市长唐良智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并讲话,表达出他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以及与全体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建设成都美好未来的决心。

    会议强调了当前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其中明确提及要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大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城建攻坚行动等。

    这次任命,距唐良智履新成都仅一年半。在这一年半内,人们对他的印象经历了从最初的“城市设计师”,到“双创市长”,再到他提出B2G新型政企关系,提出工业强基,引入“竞进拉练”等转变。

    “我来到成都这座极具魅力的城市担任市长刚好一年,”他曾在2015年底表示,“感受到它深厚历史下蕴含的活力,也同样遇到了很多有活力的年轻人。”正如他在上述会议上表示的,将共同努力,把成都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业定乾坤

    进入2016年,唐良智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工业强基提到重要位置,提出工业“竞进拉练”这一全新概念。成都也发布了《成都制造2025规划》。

    成都发展首先要解决工业发展不足的问题。“工业没有大的投资增量,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唐良智坚信工业“一业定乾坤”。

    7月11日,唐良智主持召开成都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强调,要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增长8%左右,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充分体现首位城市的应有担当。当前,重点要突出工业“一业定乾坤”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坚定不移构建“3+N”工业园区布局,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抓发展是真本事”,要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出更多具有穿透力、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这两年,成都经济增长乏力,工业投资不足是重要原因。工业没有大的投资增量,没有强有力的工业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就很难取得大的实效。”唐良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这就是成都的现实,成都工业才刚刚起步不远。”

    唐良智曾在调研中多次强调,“投资是发展的底盘。投资不抓住,尤其是工业投资不加把劲,成都发展后劲就缺乏支撑。”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先进城市继续奔跑,成都跑慢了就是落后。因此,成都不光要完成既定目标,工业投资还应继续加码。“成都工业投资还远远没有到天花板。”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命根子。”唐良智多次表示,抓投资就要抓项目。去年上半年,成都建立了各级政府一把手“出门招商”的机制,成效已显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昨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也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底盘”作用,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严格执行“一把手”带头走出去招商制度,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

    一张老照片

    随着任命宣布,一张创业者围着唐良智自拍的老照片又开始广泛转发。时光倒流,一年半以前唐良智带着他的“青桐梦”从武汉来到成都,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接过国家科技部“创业中国引领工程”第二棒,启动了“创业天府·菁蓉汇”计划,从此“把有钱人的口袋和创业者的脑袋对接”。至此,唐良智也因鼓励创新创业而被成都人牢牢记住。

    对比照片,履新成都还不足一年时,唐良智就明显消瘦。“为什么我每次都去‘菁蓉汇’站台?周末我也可以休息啊。”说起这事,唐良智坦言,“就是想鼓励大家都来成都创新创业。”截至目前,“菁蓉汇”举办了多场活动,唐良智基本一场未落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7月11日的成都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抓好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建设,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进一步打响“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城市品牌。

    2015年6月,成都高新区获批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第八个,也是西部第一个。“要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努力成为成都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唐良智在一次专题会议上说。

    更令人期待的,则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成都科学城。“我们要在天府新区最好的地方——兴隆湖周边建一个成都科学城,打响‘创新为魂、科技立城,成都科学城’的牌子。”这是唐良智的构思,他也不止一次表示要让成都科学城的概念走出去。

    至少目前,在中国西部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要素聚集区。“把这里打造成创新要素最聚集的地区,这就是天府新区最核心竞争力和灵魂所在。”唐良智说,“要努力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要素到成都聚集,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到成都来创新创业,实现梦想。”

    今年6月,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圆满结束,人才、技术、股权等创新创业要素齐聚成都,被李克强总理点赞的双创指数也在成都首发。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唐良智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作风。这场被誉为创业者盛会的大会上,宾朋满座。这一次,围着这位“双创市长”拍照的,变成了国际知名创投机构、世界一流园区负责人及友城代表。

    一盘新棋局

    不只是创业,唐良智从武汉到成都,带来的还有对城市的设计新理念和规划新棋局。

    昨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还重点强调了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构建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格局。要把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高新区、经开区作为城建攻坚的主战场,突出抓好成都科学城等项目加快建设。要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积极开展“小街区规制”试点,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如何实现双核共兴、独立成市、小街区规制,构建网络城市群?一个关键是“秉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理念。”唐良智多次在会上明确表示,“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问题的非常之道、必由之路。”

    据记者了解,成都正在实施的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每年将投运两个项目,计划到2020年,力争运营里程500公里,在建线路150公里,共计650公里,轨道交通的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形成畅通快捷的市域铁路、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多制式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轨道交通体系,实现中心城区织密成网、天府新区基本成网、轨道交通全域覆盖。

    2015年1月,刚到成都一个月的唐良智脚步已遍及成都的区县。为了避免城市陷入摊大饼困局,他在多个场合提出“独立成市”与“小街区规制”两个新概念。

    “‘摊大饼’式的传统规划思维,很容易使成都这种超大中心城市陷入‘大城市病’的困局。应对这一难题,就必须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早在去年初,唐良智在调研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座谈时表示。

    “特别是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市,要形成自成体系的城市构架,合理分工各自区域内的交通、人口、功能和产业,在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压力的同时,也使城市群实现合理经济规模,能够自然循环。”他说。

    2015年3月,唐良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明确提到,任何城市都是有边界的,“城市边界”对于经济学和社会学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究竟一个城市的边界在哪里合适?这个一定要研究清楚,总之一个城市不能无限地扩大。

    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认为:城市意味着人的接近性、密集度和亲近性。唐良智对此非常赞同。“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一定要坚持生态、宜居和‘小街区规制’,精雕细琢,增进城市的通达性和人情味。”他告诉记者,“一方面要对小尺度的城市空间,用网格化马路进行覆盖,疏通城市的‘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内部‘微循环’,突破由主干道围合而成的超大‘封闭街区’,缓解宽大干道带来的交通拥堵。”

    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唐良智爱说一句话——“搞城市规划设计,有了社会学家的思维,才能有机统筹好人、业、城、境的关系,才能把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功能布局和环境节点打造有机统一起来,否则规划出来的就只是硬壳而不是有机体。”

    一个国家使命

    对于成都,唐良智的初始印象是“成都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城市,一两个简单的词不能代表这个城市,但成都确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而如今,作为一座拥有16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总设计师,唐良智深知肩负的使命。

    “成都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城市,作为四川的‘长子’,‘十三五’必须要肩负起国家使命,落实好‘首位城市’的责任。”在他心中,成都一定要在“十三五”中抢抓机遇,走好一带一路。

    昨日,唐良智在成都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开放方面,要以融入“一带一路”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加快实施“蓉欧+”战略,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空港经济区,着力打造国际枢纽空港城市、高铁枢纽城市、区域高速公路枢纽,积极构建通路大格局、开放大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成都的定位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要求发挥成都战略支点作用。

    “我们要抢占山头、率先占位,只有这样,未来的发展才不至于被动落后。”唐良智曾经形象地说。

    “要加快打造国际化开放码头和连通世界的对外大通道,缩短成都向西向南开放时空距离、打造国际一流物流环境,下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先手棋。”在唐良智看来,“战略问题要不惜代价”。

    不久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破土动工,成都经济将再次腾飞;今年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跨越。成都也因此被定位于国家级中心城市,而站上了城市“塔尖”。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平台,实施蓉欧+战略,融入“一带一路”是唐良智为成都谋长远的打算。

    “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在于企业怎么样走好‘一带一路’,怎样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唐良智说,“就是要以企业的参与度,评判一个城市在‘一带一路’中的融入度。”对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和先天条件问题,唐良智曾形象地比喻,“虽然排演时可能不在舞台中央,但舞跳好了不就跳到中间去当主角了吗?”他打了一个简单的比方,“关键看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就当主角,做得不好就跑龙套。”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ST兴化打响保壳战 装入31亿煤化工资产

    下一篇

    PPP示范项目半数落地 非国企签约占45%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