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知庸: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走钢丝尤需平衡感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08 01:00

    ◎知庸

    发改委等四部门颁发《意见》,相信很多人最关心的是:将来,看病是要更贵,还是会更便宜?

    看关于药品价格的表述,看病应该会便宜。公立医院要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卖药有加成,医生、医院就有多开药、开大处方的冲动。以药补医是一条激励多开药、开贵药的路。医院卖药不让有差率,就把锅底的柴火抽出来了。

    然而,再看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的表述,似乎又通往“不便宜”。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也就是说,诊疗、手术、康复、护理等环节的收费要有所提升。有人或许会问:药品上降下来的价格这不又回去了吗?

    这账,还真不能这么简单算。

    首先,先看看这医疗服务的价格该不该提。一名医生,学医七八年,工作十来年,提供的又是“生命维修”服务,诊疗费一回挣几块钱,这合理吗?修脚、按摩的也比这个高啊。

    如果长期这么低报酬,药上头又不让继续补贴了,医院运营就很难维系,这个行业的吸引力就会大受影响,医生队伍也稳定不住。明天谁守护咱们的健康呢?合理提升,使报酬对得起服务,对医生好,归根到底也是对大家好。

    其次,不能简单化理解。《意见》里写得明白:医疗价格是要分类管理的。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有政府指导价。

    也就是说,会有一定的限度,会综合考虑老百姓的看病负担等因素;特需医疗服务、个性医疗服务,才实行市场调节价,不是一股脑推到市场上去。

    此外,还有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分级诊疗、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定价方式等系列政策会形成一个矩阵,同步推出。拿定价方式为例,要扩大按病种收费,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这有什么意义?按病种收,便于建立一般意义上的治疗路径,大致的费用区间也就有了。比如,差不多的病,一般花费在300块到500块,突然有一例收了5000元,靠数据就能发现过度诊疗。

    看病这事儿关系千家万户,医生要激励、医院要能持续运营,但又决不能让老百姓看不起病。

    这根钢丝要走好,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推进,特别是要加强价格监管,确保患者基本医疗总体负担不增加。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民生观”栏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雨水“入侵”武钢集团部分生产线被迫停产

    下一篇

    熊锦秋:打击市场操纵应建立投资者民事赔偿制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