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当地实体经济水平的高房价,是制造业的巨大冲击源。
每经编辑 吴若凡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6月6日,苏州紫兴纸业发布《停产解散公告》称,将于2016年6月全部停止生产。
5月底,全球最悠久的半导体生产企业、美国硅谷的基石快捷半导体(即仙童半导体fairchild)有限公司被安森美收购。
2015年底,诺基亚苏州工厂关闭。
2015年7月,三星最大代理工厂苏州普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倒闭。
近年,苏州的制造企业正在面临严重生存危机,除企业自身的原因,很多当地人认为脱离当地实体经济水平的高房价,是制造业的巨大冲击源。
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制造业都是苏州经济的基础,如果工业萎靡的局面长期无法得到缓解,势必会对未来苏州的经济社会都带去负面影响,而最终受伤的,依然会有房价。
高房价让苏州企业被迫离开?
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数据,2015年1月苏州新房成交均价为12464元/平方米,而到了今年3月,成交均价涨到17902元/平方米,涨幅为43.63%。媒体报道称,苏州楼市成交均价受成交结构影响较大,实际涨幅可达到50%以上。
同时,苏州的库存去化周期也降至历史新低点。而库存消化周期所对应的存销比,小于14个月,即容易引起房价上涨。根据易居研究院统计,2015年6月以来,苏州存销比从11个月开始逐步递减。去年10月至今年1月,苏州存销比降至4-6个月,今年2月,苏州存销比创下3个月的历史新低。
虽然过热的楼市已引来政府的干预,但相继出台的“楼十条”、土地“限价政策”等调控政策与疯狂的房价相比,略显温和。
房价过快上涨的状况,已经在苏州长期存在。随之而来,企业不动产成本或被抬高、员工消费成本提高、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都给企业带来压力,在制造业整体弱势的情况下,不少企业被迫倒闭。
据统计,今年苏州园区就有两家万人以上的台资企业宣布倒闭,一些制造业(特别是低端的制造业倒闭)开始外迁,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的苏州制造业经济,正面临困境。
数据显示,2016年1-5月,苏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7.04亿元,虽然保持全省第一;但增幅仅有4.7%,全省倒数第一。
今年1-5月,苏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1.09亿元,增幅2.2%,也是全省倒数第一。如果考虑到苏州投资结构的变化,其中工业投资可能更萎靡。
但不得不看到,苏州制造业的困境,也与苏州经济亟待转型有关。苏州企业以轻工业,电子加工业,耐用品加工组装等为主,对较廉价的劳动力有依赖性,对新兴人才和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不足,高房价又阻碍着城市对新产业的吸引。
如果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没有发展起来,百姓收入水平无法提高,内需也无法拉动,整个经济会陷入泥沼,苏州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没有高房价很多企业也得关!
是的,转型才是真的核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没有高房价,苏州的很多企业也要关门的原因。
2016年1月,苏州市政府颁布“十三五”规划,苏州首次被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开始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和高端产业项目投入,投资结构优化升级。
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84.3亿元,同比增长31.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41%,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整体看来,苏州第二产业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并加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与此同时,苏州今年将再淘汰、关停落后企业700家以上,新区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已经迁出。
2016年3月17日,苏州市统计局昨日发布人口与就业发展报告显示:分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渐增强,就业人口达253.10万人,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为36.6%。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3.4%、60.0%,同比均有下降。
虽然苏州低端制造业不能短期内完成转型,但毕竟已经开始有动作了。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对房屋和土地需求的全新变化。那些占用土地资源多的厂房,渐渐被甲级写字楼所替代。
根据戴德梁行数据,苏州2015年第三季度核心商务区整体空置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比至15.1%;租金同比涨幅达6%。
据新浪乐居报道,苏州一开发商称,“苏州现有甲级写字楼存量不足,2010-2014年,仅有18栋甲级写字楼。今年上半年,租金涨幅6-8%。”
苏州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相比全国一线城市,苏州写字楼的上升空间不容小觑。在这一背景下,苏州园区也开始有大量顶级写字楼,比如苏州工业园核心建筑、苏州新地标——苏州中心。
据了解,苏州中心位于苏州重点打造的金融机构集聚区 ,园区将引进法人型、总部型、特色型金融机构和国际500强企业,金鸡湖西CBD整体形象将提升。
邦爷觉得,甲级写字楼的增长,占地多的厂房逐渐弱化,成为当地房屋建筑的主要形态,正说明苏州的经济在从盲目追求GDP转向GNP,更看重产业对当地人民收入和幸福程度的改善。从这点看,苏州实体经济并未被摧毁,部分企业的关闭,更像是向高收入阶段发展中常常经历的产业阵痛。
*文中观点为作者评论,和邦地产立场无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