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近日,央行官方微博透露,为了提高外汇市场双向开放水平,央行近日研究了商业银行有序参与离岸外汇市场的问题。
市场分析认为,这是央行为了破除或者缩小人民币汇率在岸与离岸市场汇差,即一种货币两种价格的非正常现象。
今年10月1日,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正式生效。但人民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储备货币,也要求货币当局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资本账户更加开放,这会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增。而人民币的贬值又是国际货币道路上的拦路虎之一。有观点认为,中国央行允许境内中资银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交易,将有助于抑制人民币的大幅波动和缩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之间的汇差。倘若人民币波动受到限制,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面临的束缚将减小。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实际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在商品价格上特别是在钢铁大宗商品价格上曾经采取过价格双轨制,即计划内调拨价格与市场化价格(其实市场化也不彻底不完全)并行,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投机倒卖问题。
由于人民币汇率在岸与离岸价格长期背离,有时这种背离还显得有些离谱。今年初,在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预期之下,两岸汇价价差持续扩大。1月5日,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价差扩大至1200个基点,达到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的最大价差。今年以来,离岸在岸汇差几百个基点更是常态。
这种巨大的汇率差价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更重要的是,这种现象还促使进出口虚假贸易泛滥,甚至扭曲了中国外贸数据。目前看来,离岸在岸汇率差距对中国汇率形成机制以及贸易的危害性越来越大。
人民币“入篮”SDR后,“一币两价”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毕竟,在实际运行中,一种货币两种价格,到底以哪种价格为准呢?这种情况也会让境外企业和其他国家在持有人民币时心生疑虑。
同一种货币,境内外价格不一,至少说明人民币在价格形成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而人民币离岸价格在形成机制上市场化程度要高一些,同时投机性炒作成分也大一些。相应的,人民币在岸价格市场化程度低一些,政策干预因素稍大一些。
笔者认为,人民币“一币两价”的现状不消除并统一,人民币将很难成为国际货币,绝大数市场、企业及国家将把人民币作为储藏货币与国际结算货币时,或许底气不足。
如果央行试图通过允许商业银行进入离岸外汇市场,以此来干预或调节离岸人民币价格,达到与在岸价格统一或大幅缩小价差的话,只能算是权宜之计,更为重要的,此举或会对离岸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形成机制产生一定不良影响。目前,在人民币最大离岸中心香港,中资银行在港机构有时也参与交易,已经发挥了平抑市场的作用。
解决“一币两价”问题必须采取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即逐步完成人民币所有项目的自由流动和使用;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彻底市场化。这两大完全市场化改革完成后,人民币离岸市场就将彻底消亡,人民币汇率自然只有一种价格,也即完全市场机制形成的全球唯一且统一的价格。
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与人民币完全自由流动,已经迫在眉睫了。试想,作为已经“入篮”SDR的国际货币,价格却是非市场化形成且不能进行自由兑换和流动,多少有些让外界难以理解。如果这一现实问题不解决,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尽管名义上已经进入SDR货币篮子,但人民币只能处于有名无分的尴尬境地。
值的注意的是,央行官方微博在透露上述消息时,用了“有序”二字,有人认为,这暗示了此次政策宽松可能暂时只覆盖经常账户交易。但无论怎样,既然央行这一表态的目的是使人民币离岸在岸汇差缩小,更深层次的考量可能获得离岸市场的定价权,那么,相关且必须的改革,是始终绕不开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