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似乎在一夜之间刷了大家的屏,穿针引线者是“网红”王思聪。不过,王思聪最近的回答热情可能不高,截至6月12日下午,他的最新一条分答回答的显示时间为13天前。
◎每经记者 赵娜
分答似乎在一夜之间刷了大家的屏,穿针引线者是“网红”王思聪。不过,王思聪最近的回答热情可能不高,截至6月12日下午,他的最新一条分答回答的显示时间为13天前。
作为由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衍生出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的出现可以看成是从小众到大众、从严肃专业到娱乐猎奇的“贴地气”之举。
近日,分答和在行的微信公众号互换了名称。此后,在行和分答方面透露已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腾讯则对参与投资的传闻不予置评。
当我们看着分答把吸引名人+网红作为运营策略,不经意间就会想到爆款二字。在行与分答,不知究竟是谁搭了谁的顺风车?“免费思维”仍旧当道的今天,知识变现的道路是否平坦?
谁搭了谁的顺风车?
自从王思聪在分答平台以“网红,投资人,哲学家”标签开了账号,至6月12日下午,无愧于网红title,他在分答上已累计回答了32个问题,总收入超25万元。
简单来说,分答是一款基于60秒内语音回复的付费问答平台,主打轻量化、亲民化和娱乐化。
有意思的是,与王思聪正“手撕”直播平台斗鱼,而他自己拥有一个直播平台熊猫TV的情况不同,外界还看不出王思聪是纯粹出于兴趣参与分答,或是出于多重深意为分答站台。
就在分答被讨论是否将成又一个现象级产品时,6月8日,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姬十三放出消息,在行和分答已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
这证明至少在现阶段,投资人认可这一模式及其前景。那么要怎么看经常“捆绑出现”的在行和分答?
作为果壳网孵化的项目,先出现的在行定位在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主要涉及互联网+、创业和投融资、生活休闲、心理等。
之后推出的分答,则试图重塑AMA(Ask Me Anything)模式,通过60秒语音、提问分成和偷听赚钱等方式,降低用户的参与门槛并直接把参与感跟钱挂钩。
不可否认的是,分答出现以前在行的存在相对小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答的出现可以看成是小众的严肃专业向大众的娱乐猎奇的妥协,不仅产品更依赖于分享社交链,话题范围也更广泛。
“爆款”能否拯救知识变现
分答平台上的名人正迅速变多,如今的名单随便列几个就有李银河、刘慈欣、张泉灵、郎咸平,以及papi酱、章子怡、佟大为、海清、张译等。不仅如此,分答最近推出的APP的启动界面是这么写的:“值得付费的语音问答十万知识网红等你来问”。
因此,与其说是一大波名人明星、网红向分答袭来,不如说是加V正成为分答所引导的运营趋势。
分答的机会在于,名人效应带来的光环和对产出内容的强输出,而且从一开始就跟钱挂钩。但换个角度,王思聪的提问价格从3000元涨到4999元,网友依旧买账。但如果被提问者换作是某个普通用户,即便花10块钱就能提问,场面又会如何?
对普通用户而言,多数时候都扮演提问者,代表着丧失作为被提问者的发挥空间,问答社区在无形中还是设起了门槛。
在行呢?最初就提出了“行家指路少走弯路”的口号,但要实现规模化分享,难度并不小。毕竟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出发,不同用户无法从其他用户的体验评价中获得直观、全面的参考。同时,有偿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的定位,多少限制了在行的用户群,使其无法成为大众产品。
知识技能分享属于分享经济,但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用户观念,相较房子、车子之类的共享,知识分享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变现并不好说,同时,类似分答的模式,其放大的也只是部分群体(比如明星名人)的价值。普通人的参与热情能否维持也是个未知数。
当我们回头看曾经爆红的APP如脸萌和魔漫相机,或者说讨论所谓爆款的命运时,其实看的是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有无可持续的变现模式。产品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其产品定位、用户定位,以及是否满足用户刚需、能否轻易被同类产品替代。不管怎样,关于知识分享平台的盈利探索,我们可以在知乎的“知乎Live”、值乎产品上看到类似的思路。市场前景尚不明朗,“分答们”能否成为突破口,还是将昙花一现,都还要交给时间继续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