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夜幕渐近,吃过晚饭的王志武习惯性地来到离家约一公里的公园散步。虽然户籍仍在农村,但20多年前就到北京打工的王志武还是在城市扎下了根儿。
王志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早年在建筑工地打零工,但擅于琢磨的他很快就掌握了混凝土浇筑等手艺。2000年之后,建筑市场火爆,他也迅速从打工者变成了包工头,不但不用再回农村,儿子大学毕业后还进入一家贸易企业,成为都市白领。
王志武及其家庭的经历正是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下的缩影。而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回答是,大约还需要30多年时间,也就是大概到2050年,我国白领劳动者占全体从业者的比例能达到60%,那时可以说我国橄榄型社会形成。
从农民收入看中等群体演变
在李强看来,近代以前,中西方大致都是贵族和农民两极结构的社会,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壮大是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在现代工业社会,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增加消费、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李强认为。
从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一项研究数据来看,1995年,我国低收入群体占比达到99.74%,中等收入占比仅0.25%,此后的15年里,低收入群体占比逐渐下降,2010年占比降至76.26%,中等收入占比增加至2010年的21.25%。
已经退休数年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锦,至今依然能清晰回忆起30多年前他在山东农村调研采访时的场景:
“1979年,山东农村一位姑娘为生产队种了一年棉花。年终时,居然破天荒地从队里领到79元现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钱是属于她的,因为她从1966年以来,干了13年农活都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现金。”李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那时农民除了口粮以外基本没有现金收入。
而相对于没有现金收入的农民,城市居民要好过得多。居民大多在国营企业或机关单位上班,他们在经济地位、社会福利、社会地位上都占有明显优势。
李锦介绍,当时国营企业职工每月工资大概在18元到40多元,“上世纪80年代如果要找中等收入群体的话,城市职工应该算得上,但比例不高。”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开始鼓励商品经济发展。在农村,农民可以将粮食运到城市出售,从那时起,农民也逐渐有了现金收入。而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农民能够到乡镇工厂工作。这时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工、私营企业主等群体收入也开始增加。
“在90年代,原来占优势的国企职工反而不太占优势了。国企体制僵化,经营困难,职工工资多年不涨,在90年代月工资也才200多元。当时,有不少国企的管理者、工程师利用周末去私营企业打工以补贴收入,成了‘周末工程师’。”李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橄榄型社会结构进行时
农民进城打工,城镇化进程使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而我国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使居民收入结构和社会结构也逐渐演变。
尽管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和规模仍有分歧,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学者均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理想化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橄榄型社会结构尚未形成。表现在中等收入者的人口比重偏小,低收入者比重偏大,高收入者初步培育。”
与单纯从收入衡量中等收入群体不同,李强运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ISEI)来考察社会结构,也就是将“职业类型”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相关联,以此来反映个人的社会地位。
李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将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转换成ISEI后发现,2000年时64.7%的人处在分值非常低的位置上,整个社会呈现出‘倒丁字’型结构,底部的横道很大,基本上就是农民,竖道大体上就是城市中的各类人群。
常兴华也提及,我国中等收入者总量中,有近90%都分布在城镇。农村人口中,可称之为中等收入者的还只是一小部分。
从2000年到2010年,在城镇化、工业化的推动下,像王志武这样的农民进城打工,部分农民获得城市户籍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第六次人口普查后,我们发现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农民群体2010年时的人口占比已从10年前的63.2%下降到46.49%,也就是说有16.71%的农民转到其他群体中去了。”李强说。
李强给出的数据显示,从2000~2010年,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营销人员等“白领”人群占比从2.9%上升到13.34%,增加10.44%。他认为,目前金融、信息等新兴行业的白领群体,传统干部和知识分子,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职工,以及大量的个体、私企经营者正在逐渐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农民群体占比下降,白领阶层增加,使我国社会呈现‘土字型’的结构。尽管目前橄榄型社会尚未形成,但是从“倒丁字”向“土字型”社会的转变表明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预计到2050年左右,我国的白领人群占比将达到60%,就可以说我国形成了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李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