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也称,本次交易有利于降低公司资本性投入,将环保达标的目标与专业化环保类公司优势相结合,盘活资产获得现金流及相应收益,从而提高环保类资产的运行效率。
每经编辑 彭斐
每经记者 彭斐
在成功摘掉“亏损王”帽子后,为了避免重蹈亏损覆辙,中国铝业(601600,SH)这个有色巨头,正抓紧提前谋局。
5月31日,中国铝业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拟将旗下5家企业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资产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标的资产总挂牌价约17.59亿元。
中国铝业母公司中铝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连续两个报告期利润为正后,这也是股份公司在盘活资产上的重要措施。
在卓创资讯分析师张猛看来,此次转让无疑将增加中国铝业的现金流,如果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还有可能降低环保成本,不失为一石二鸟之举。
中国铝业能甩掉“亏损王”的帽子,与其大做减法有关,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2016年的“加、乘、除”能否奏效,让人拭目以待。
挂牌5处环保资产
在靠“挥刀止血”实现扭亏之后,中国铝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并未实质改善,为了盈利状况持续好转,这个巨头打算从内部着手。
5月31日,中国铝业公告称,公司拟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包头铝业有限公司、山东华宇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马莲台电厂及六盘山电厂5家企业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资产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铝业挂牌转让资产已不是首次,在2015年12月份,公司就转让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和南海合金100%股权。相比于那些“明显扭亏无望”的企业,中国铝业此次挂牌的企业,并不像之前被转让的同门那样累赘。
中国铝业称,标的资产的账面净值人民币11.92亿元,转让价格不低于该等资产经评估后的价值17.59亿元。据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3月31日,标的资产评估价值约17.59亿元。
此外,标的资产不存在任何抵押、质押及其他任何限制转让的情况,不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或查封、冻结等司法措施,且不存在妨碍权属转移的其他情况。
对于挂牌原因,中国铝业解释称:“为对公司现有的存量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上市公司股东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
在张猛看来,作为央企的上市平台,旗下公司环保达标都没问题,转让应该主要从增加现金流考量。
中国铝业2016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073亿元。如果此次环保资产转让顺利,17.59亿元的注入对现金流影响将颇为明显。
中国铝业也称,本次交易有利于降低公司资本性投入,将环保达标的目标与专业化环保类公司优势相结合,盘活资产获得现金流及相应收益,从而提高环保类资产的运行效率。
转型升级不单靠“减法”
对于中国铝业来说,此次挂牌背后,可能也预示着公司经营思路的进一步升级。
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铝业公布了2016年一季报,公司当季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9.8万元,但相比于208.75亿元的营收,有些微不足道。
在中铝公司人士看来,这一成绩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意味着中铝从一个亏损大户,成为具备一流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中国铝业实施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处置资产、股权取得收益。
对于去年的扭亏战,一位中铝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铝公司董事长葛红林在公司内部多次强调,对于那些“明显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坚决并加快减掉”,以止住“出血点”。
去年12月,中国铝业多次发布股权转让进展公告。除了中铝物流股权挂牌转让流拍外,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和南海合金100%股权均找了下家。
然而,做“减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有色金属市场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让中国铝业一季度的不足两千万的盈利,显得不是那么牢靠。
前述中铝人士向记者坦言,今年一季度,电解铝和氧化铝等产品市场价格随略有反弹,但仍长期在低位徘徊,仅价格下跌就给中国铝业带来减利超30亿元。
华融证券的研报曾指出,“减法”已展神威,助中铝甩掉“亏损王”的帽子,但“减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加乘除”能否奏效让人拭目以待。
以此次挂牌旗下5家公司的环保资产为例,张猛认为,中铝本身去管理运营环保设备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如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还有可能降低环保成本,实现内部挖潜的乘法。
对于中铝公司2016年的主要策略,中铝公司新闻发言人聂震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仍然会坚持“加减乘除”这条主线不放松。
按照中国铝业的经营计划,2016年公司将以“降本增效、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为工作主线,以市场倒推成本,以成本倒逼改革,创新“加减乘除”,推行精准管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新跨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