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冯海宁:增加民资信心须约束地方公权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31 01:31

    ◎冯海宁

    5月25日至27日,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第三督查组实地走访黑龙江省发现,通过不断改善民间投资发展的公平环境,今年前4个月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增长13.1%,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7.9个百分点。但一些受访的民间企业家也反映遭地方政府“JQK式”忽悠。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239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2%,增速比1~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这是民间投资增速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且与去年同期的12.7%相比,增速呈现大幅回落。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用意不言自明。

    在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一路下滑的情形下,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增速不降反增——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7.9个百分点,令人感到惊喜。

    但坦率地说,该省民间投资增速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因为督查发现,该省存在民企负担重、人才缺乏、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尤其是“JQK式”忽悠会对民间投资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民间投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是很欢迎的。招商引资也是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民间投资能对地方GDP、税收、就业、政绩带来拉动作用。

    然而在项目投产后,地方政府承诺条件不能兑现的情况比较普遍,“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比较突出,这就给民间投资人留下被忽悠的印象,影响他们投资的积极性。

    从多年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承诺了十分优惠的条件,不仅给投资人承诺过某些个人荣誉或特殊待遇,还在税收、土地、奖补等方面给投资企业承诺很多。事实上,某些承诺突破了底线很难做到,已经为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地方之所以用种种承诺“勾”民间投资进来,主要是为短期政绩。

    “圈块地给我们”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为了兑现土地供给、土地优惠方面的承诺;二是为了把投资企业留住或者说“拴住”,防止投资人“逃跑”。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土地出让方面也突破了某些界限,比如以极低的价格征得土地,然后以“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出让给投资企业。

    而“然后再尅我们”,是地方政府违背承诺的体现。之所以如此,既是因为之前的某些承诺根本就做不到,也是因为投资人已经进来,在固定资产等方面已经投入大笔资金,不可能“逃跑”,所以地方政府态度就变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官不理旧账”,即由于招商政绩是前任官员的,“新官”就不愿理前任“旧账”。

    要想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为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必须给民间投资人创造一个理想的投资环境——所谓“理想环境”,是指地方政府的招商承诺必须百分之百做到,不能失信,让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只有给足投资人信心,民间投资才能引得进来、安下心来,才能蓬勃发展。

    在笔者看来,给民间投资信心,必须要规避“JQK式”忽悠,而避免这种忽悠关键在于两点:一方面是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乱象频出,却一直没有统一规范。有必要对地方招商引资行为设置相关“红线”,以约束地方公权力,维护地方诚信形象。

    另一方面是系统重建政府信用。“JQK式”忽悠是一种政府失信的体现。按理说,政府最应该弘扬契约精神,为社会作出表率。但常见的“JQK式”忽悠表明,某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因此,系统重建政府信用应该提上日程,既包括改革体制机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也包括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把政府信用作为规范重点。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创新型国家2030战略确立 我国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下一篇

    德国奶农抗议奶制品价格不公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