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天合光能高纪凡:光伏产业四大痛点待解决 下半年行业面临重新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25 11:31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是全球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但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存在痛点,其中非正常成本是困扰企业的最大问题

    每经编辑 查道坤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全球光伏产业盛会,SNEC第十届(2016)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以下简称SNEC光伏两会)正在上海火热进行中。中国各大光伏企业以及光伏产业的领导者齐聚一堂,探讨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作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代表人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我国已经是全球光伏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产业存在痛点,其中非正常成本是困扰企业的最大问题,这包括限电、补贴迟迟不发放等。

    高纪凡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出现了一定的产能过剩,今年下半年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重新调整。

    四大光伏产业痛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230GW,过去1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403GW,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超过1000GW。

    高纪凡表示,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到2020年光伏发电至少达到150GW并网装机规模的规划目标。

    在2020年要达到150GW的并网量,这无疑给很多光伏企业发展带来了机会。不过,高纪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何把电价降下来,是光伏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是0.9元/度,在全球范围内相对偏高,高的原因并不是发电开发投资商从中得到了好处,实际上中间产生了非正常成本。”

    在高纪凡看来,非正常成本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是限电,本来一个地方可以满发1000W一个小时,但是限电问题只有不到800W上网;第二问题是补贴迟迟不发放,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第三个问题是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国家能源局现在将“路条”下方地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的权力,要求企业投资一些产业配套,这也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第四个问题是,还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和环境方面增加税费,这也是加大了企业负担。

    “如果把限电问题解决,补贴全部到位,地方政府在税费上面能够按照最低的收取,相信企业的成本可以大幅下降,这就容易实现把电价降下来。由此,国家的补贴可以减少,也就可以完成2020的目标。”高纪凡说。

    高纪凡表示,“这些非正常成本中的痛点必须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到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发展。”

    下半年产业面临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630”新政引发了各大企业的抢装潮。国家能源局在4月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信息简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达到714万KW,其中光伏电站617万KW,分布式光伏97万KW,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新增量达到了2014年全年的七成,2015年新增量的一半。

    “今年上半年因为安装量比较大,一季度大概有7个多GW,二季度数据没有出来,但是数据也不会少,因为‘630’政策的影响。可能上半年会装13至15个GW的规模,这样上半年就能装完全年的目标,所以今年下半年中国光伏市场需求,和上半年比肯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高纪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高纪凡还表示,由于去年和今年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光伏制造业也有很多新扩产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形成价格战,“市场好了大家都去投资,投资了多了就会产生过剩,就会停止投资,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国内市场会出现供需关系的一个调整(失衡),会有一轮洗牌。”

    不过,在高纪凡看来,一些综合竞争力强、技术水平高、管理质量比较好、财务报表比较健康的企业,在这轮调整中会进一步上升,无论产量还是市场影响力。反之,那些技术水平比较低、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在这轮调整中会面临淘汰出局,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

    在上一轮因产能过剩引发的调整中,众多光伏企业倒闭,其中最著名的是无锡尚德的破产。那么,此次调整是否会像上次一样出现一个高潮?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这次调整不会像5年前那波调整,产能过剩也没有之前那么严重,所以调整幅度不会很大,再加上现在的光伏总体还在增长,可以在一个短时间内回暖,这个短时间可能就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会有不少企业面临淘汰和被整合,但是不会有上一轮调整的力度出现。” 高纪凡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动辄带走公司负责人?检察机关探索新流程避免“案子办了、企业垮了”

    下一篇

    33家上市公司跨界并购遇阻 并购估值泡沫化引监管层关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