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机会的往往是风险,高风险永远伴随着高收益。投资极具诱惑力的Pre-IPO项目,又将伴随怎样的风险呢?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敬尧 张昊
◎每经记者 杨敬尧 张昊
伴随着机会的往往是风险,高风险永远伴随着高收益。投资极具诱惑力的Pre-IPO项目,又将伴随怎样的风险呢?
排队路漫漫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布IPO辅导公告。其中,不乏好买财富、天地壹号、恒信玺利等新三板明星企业。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天地壹号和恒信玺利都曾经尝试过IPO,在IPO冲刺未果后选择了挂牌新三板。特别是恒信玺利,曾两次折戟IPO,2015年1月欲借壳宝光股份再次流产,如今算起来恒信玺利已是第四次启动上市进程。
一位国泰君安的分析师表示,“2015年9月以来,大量新三板企业拟申请或已接受IPO辅导,2016年一季度企业‘转板’意愿更为积极,每月新增超过20家。我们预计还有大量公司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未来新三板接受IPO辅导的公司数量还将加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5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已经受理的IPO申请企业中,超过700家企业在排队等待审核,其中近一半的企业准备登陆创业板。
以现有的发行速度来看,新三板因拟转板而接受辅导公司也加入IPO队列后,是否会对现在已经大量排队的企业造成压力还有待明确。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目前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虽然已经在接受辅导,但可能还没有准备好IPO,所以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
流动性风险不能忽视
投资Pre-IPO项目,在相关挂牌标的未成功IPO前,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缺乏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前参与新三板市场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直接参与挂牌企业的定增;其二是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由于定增主要面对的是机构投资者,因此对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主要还是通过二级市场买入。
据股转系统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3日~6日,新三板三天做市交易的总成交额为16.91亿元,尚不及创业板的很多个股。面对数千家公司,交易又不活跃,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
有机构人士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可选择具有较多做市商,以及具有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公司。假如一家挂牌企业虽然没有IPO,但仍有较强的被并购预期,那么券商也会有较强的接盘意愿。
投行人士则认为,对于新三板投资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流动性缺乏都是很大的隐患。对于Pre-IPO投资来说,由于投资周期较长。如果在启动上市前想要退出,流动性偏低会导致退出困难。
“流动性会导致新三板市场大量企业谋求IPO,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优质项目的选择难度”。
上述人士表示,创新层的推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但是如果不降低门槛,流动性问题不会从根本性上得到解决。
时间风险难规避
首创证券投行部副总甘霖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新三板PreIPO项目主要的风险就是时间风险。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IPO的核准;其次,上市后锁定期长。IPO后,之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交易所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加上Pre-IPO项目的投资可能会高于其实际价值,若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再加上可能面临的盈利能力下降,这些可能会造成解禁时获利不达预期,或退出的推迟。
合纵科技2007年挂牌新三板,2010年1月开启IPO上市之路,这一路饱经沧桑,两度被证监会否决,直到2015年6月才正式登陆创业板。整个IPO之路前前后后算起来有五年之久。而世纪瑞尔、北陆药业的IPO则经历了两到三年的等待。
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登录A股。九鼎投资于2014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2015年5月收购中江集团100%股权,在主板市场上间接持有了72%的中江地产股权,之后再通过定增和收购,将PE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中江地产,并在2015年底更名为九鼎投资,距离其新三板挂牌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挂牌新三板后,IPO成功的几率远远大于过去的冲锋式排队IPO。在新三板市场来一次最后的“补血”,也可以让企业远比直接IPO走得更远。
除时间风险外,投资者可能还面临其他的风险。
东兴证券场外市场部负责人汤荣春对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表示,为了实现从新三板到IPO的跨越,有些公司单方面追求短期内的高成长性,而过度消耗了未来的盈利能力,类似于杀鸡取卵;或为了短期内取得资金,而用较高估值融资,最后不能实现业绩承诺而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丧失信心,进而影响公司市值表现;或在挂牌中不遵守监管规则,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此外,对于一些在新三板表现不俗的挂牌企业来说,尤其是稀缺的行业龙头,转板意义可能并不大。未来随着新三板的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交易方式逐步放开、投资者门槛逐步降低,大部分能够在主板、创业板实现的功能,在新三板也将逐步实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