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科伦药业全产业链已成规模 20年风雨历程锤炼“长寿基因”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13 01:11

      时光的流逝,有时会让人无限唏嘘,有时也会让人充满力量。

    当小孩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成长,当企业在时间的洪流里傲然挺拔,时间,这一或许令人有些畏惧的字眼,便承载了不可言喻的光芒。

    科伦药业,这一家最初创业时注册资本仅为150万元的小药厂,在经历20年的风雨洗涤、艰苦磨炼,已然成为一艘以大输液、抗生素、高技术创新药物领域“三发驱动、创新发展”的全产业链医药巨舰,科伦药业目前已经成为拥有海内外36家子分公司的现代药业集团,去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超过77亿元,股票总市值也达到了约220亿元。

    今年,迎来科伦药业20周年生日,追寻科伦药业走过的足迹,感受到对于正值“好年华”的科伦药业来说,梦想才刚刚扬帆起航。

    科伦成立一年便开始盈利

    1995年年底,作为总经理的刘革新,毅然离开了供职4年的某中美合资制药企业,而那时,刘革新已过不惑之年。

    1996年,刘革新三人筹办了“科伦大药厂”,这就是科伦药业的前身。

    科伦药业的第一个突破点是在儿童用的大容量注射剂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没有独立的儿童用大输液,小孩只能用大人用的大容量注射液,用不完往往就浪费了。科伦迅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立即调集力量生产儿童专用的100毫升大容量注射液,这成为其迅速打开市场的利器。可以称得上是奇迹的是,到1996年底,科伦已经盈利。

    与此同时,科伦也逐渐开始站稳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科伦药业的发展历程中,并购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仅从2003年到2009年,科伦药业就前后花费了1.5亿元并购了13家公司。在这些成为科伦一份子的公司里,当年盈利在100万以上的只有2家,其他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况;但到了2009年底,这13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4.62亿元,占科伦药业总收入的45%,1.62亿元的净利润则占公司总利润的37.26%。

    因此,科伦药业的并购之路是走得非常坚定,也是走得非常扎实的。

    在经过持续积累,科伦药业于2010年6月3日敲开了上市的大门,顺利登陆A股市场。彼时,科伦药业已经成为国内输液行业中品种更为齐全和包装形式更为完备的医药制造企业之一,成为了大输液行业中的佼佼者。

    大输液板块已实现全面升级

    在成为公众上市公司后,科伦药业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立即制定了“三发驱动”的发展战略。“三发驱动”是指推动公司发展的三大动力(发动机)。

    第一台发动机是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不断巩固和强化包括输液在内的注射剂产品集群的总体优势,继续保持科伦在输液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目前,科伦药业大输液板块已经全面实现了产业升级,未来也将开辟发展新局面,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输液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近几年,尽管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下,受宏观经济、医药环境、行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输液行业整体承受着加速下行的压力,但科伦大输液业务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根据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目前公司有112个品种共269种规格的输液产品,2015年输液类产品营业收入达到59.29亿元,毛利率49.54%,其中,普通输液营业收入为43.50亿元,营养性输液5.13亿元,治疗性输液10.66亿元。2015年公司输液业务销售数量45.27亿瓶袋,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其中包括可立袋在内的新型包装输液产品销售数量和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从今年一季度来看,科伦药业实现营收20.04亿元,同比增长了5.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12%。

    兴业证券出具的研报认为,公司的输液类产品线虽然面对一定的政策压力,但通过新型包装输液产品对塑瓶包装输液产品的替代,输液板块收入有望保持稳定;非输液类制剂中重点品种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川宁项目产能利用率提升有望带来抗生素类产品营收大幅增长。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公司营收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在非输液业务方面,2015年科伦整体实现销售收入16.89亿元。

    川宁项目一期硫红已几近满产

    川宁项目是科伦提出的“三发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水、煤炭、农副产品等优质自然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利用,构建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抗生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最终掌握抗生素的全球话语权。

    2011年3月,科伦发布公告投资39.9亿元建设伊犁川宁生物公司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川宁项目计划年产硫氰酸红霉素4800吨,头孢系列中间体9000吨。总发酵体积规模4.1万立方米。

    2014年4月,科伦上调川宁项目投资总额至59.7亿元,且重新调整一期硫氰酸红霉素年产能至3000吨,提高二期头孢系列中间体项目年产能至1万吨,总发酵体积规模调整至2万立方米。

    近几年,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倾注了许多心血在川宁项目,尽管中途川宁项目面对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但是伊犁川宁坚持着“环保优先、永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及“积极、稳妥”的生产经营指导原则,一步步稳步找到了解决这一全球性环保难题的关键性技术方法,使环保“三废”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决定性的成效。

    截至2015年底,伊犁川宁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总体已累计投资51.12亿元。目前,伊犁川宁生物万吨抗生素项目一期硫红已接近满产,二期头孢进入试生产,达到50%的产能,现有的三大品种、五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已全部打通。热电事业部及公用系统等工程建设均按照计划进度同步实施,为川宁项目的全面胜利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为什么刘革新不惜远拓伊犁地区,并且需要克服众多困难也一定要建设川宁项目,正是因为川宁项目能够很好地跟科伦输液产业及非输液产业形成行业集群优势。

    根据东吴证券出具的研报显示,公司已经建立邛崃分公司、新迪医药化工、湖南科伦及广西科伦四家抗生素原料及制剂生产基地。公司已经拥有头孢替唑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钠、硫酸头孢匹罗阿奇霉素、头孢噻利等多项头孢原料药及相关抗生素制剂生产资质。川宁项目的运营将降低公司自身的抗生素业务生产成本。同时公司非输液板块制剂销售的增长促进内部消化原料药中间体的增长,可有效缓解对于产能过剩的风险。

    研发成公司终极驱动积蓄基业长青力量

    众所周知,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长寿”的重要因素,科伦药业显然也已经走在了前面,将新药研发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科伦第三台发动机,则是新药研发。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技术创新,对优秀仿制药、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物等高技术内涵药物进行研发,积累企业基业长青的终极驱动力量。

    近几年,科伦研究院以“高技术内涵药物”为创新切入点,展开了以创新小分子、生物药大分子、新型给药系统三大板块的创新药物研发,并逐渐建立完善创新知识体系、高新技术平台以及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提出系统调研、全局布线的战略思想,从立项之初就着重于尚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重大疾病领域,包括肿瘤及辅助用药、抗感染、心血管疾病、纤维化、类风关等重大领域的研发工作。

    从科伦药业2015年年报来看,目前公司现有A类在研项目321项,其中超A类项目204项,涉及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肝病、抗凝、抗菌、抗病毒、镇静、镇痛、精神、营养补充多个治疗领域,2015年已申报项目100项。

    从科伦研发团队来看,目前公司建立了以成都中央研究院为核心,以苏州、天津研究院以及美国新泽西州和圣地亚哥研究院为两翼的研发组织体系,构建了由优秀人才领军并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研究团队。值得提到的是,近期公司又投资设立温江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加强生物药研发。

    根据兴业证券研报介绍,近年来,公司已经有33个品种获批BE和临床,位居国内企业前五,其中包括卡巴它赛、巴多昔芬、托法替布、吉非替尼、西格列汀等多个重磅品种。从今年起公司还将陆续有新品种上市(乐观估计预计未来五年将有90个左右品种上市)。未来随着新品研发不断推进和新产品陆续获批,公司产品线将不断丰富,新的业绩增长点有望不断涌现。

    文/张一

    (市场资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民间机构频牵手银行 个人征信牌照仍未落地

    下一篇

    钢价回暖未妨碍去产能 复产产能均为合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