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5月19日的广联达投资者大会上,广联达正式宣布战略转型,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以专业应用为基础、以大数据为关键,逐渐扩大增值服务收入,包括商情、广告、电子商务、工程征信以及互联网金融等。
经过一年的转型及落实,广联达也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答卷:公司2016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0.53%,营业利润1487万元,同比增长41.79%;另外,随着公司新业务、新产品的市场拓展,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315.76万~11087.68万元,同比增长50%~100%。
对于公司取得的业绩,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将其归功于公司在产品形态以及商业模式上采取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随着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广联达的产品形态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采用了新的技术架构,产品形态变成‘云+端’的模式,这就可以在云上形成平台资产。”刁志中在5月6日举行的广联达投资者大会上做出了这番表述。
刁志中认为,当平台资产形成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数据服务,这些数据可以为第三方的增值服务提供入口,为金融机构、征信机构提供服务。据了解,广联达已经参股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同时,已取得2家小额贷款及1家商业保理的金融资质牌照,建立了专业的金融团队。
在介绍广联达转型落地情况时,广联达总裁贾晓平提供了多项数据给予了支撑。其一,公司BIM业务在2015年中国市场实现了很大进展,MagiCAD在中国区的数据增长约是50%~70%;其二,2015年电商业务签署的战略采购协议超过10亿元,其中北方区线上交易额达到2亿元;其三,大数据应用业务中,材价信息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同比增长19%,累计达到151万,指标信息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同比增长400%,累计达到25万。
放眼今后一段时期,广联达依然面临不少机遇。一方面,今年5月开始全面推行的“营改增”政策,广联达针对“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各环节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分析,推出基于新规的计价、工程信息、项目管理等产品,帮助建筑企业改变项目传统经营模式,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当下前沿的VR技术,广联达也在思考如何将建筑工程领域的BIM平台与VR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新的业务形态产生,进而提升BIM的应用效果。
战略转型多点落地平台型企业轮廓初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除了是广联达战略转型落地的年份,也是广联达第六个“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为此,公司制定了走专业化、平台化、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专业化、全球化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六三’期间最重要的是实现平台化。”刁志中在此次投资者大会上表示。
根据既有的战略定位,广联达将通过打造技术支撑平台、子行业应用平台、增值服务平台及伙伴经济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产业、融入建筑产业,最终成就公司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另外,在刁志中看来,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匹配与相互适应,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也要发生变化,对于一家转型期的企业而言,同样如此。
“广联达的生产关系涵盖企业的业务定位、收入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激励模式、文化氛围等多方面,过去的模式下成败关键要素和互联网服务的成败关键要素不同,为此,企业需要系统性的变革。”刁志中表示,广联达将以‘云+端’模式为突破口,进行全面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广联达以前的产品模式更多是增量客户的业务形态,现在变成了运营商模式,是存量客户为主的业务形态;收入模式由过去卖产品License转为租赁费;运营模式由过去研、营、销、服的串型方式,转换成环形&O2O运营模式,与客户共同研发、互动,这样将更有针对性、更有时效性。
目前,在平台化战略及“云+端”模式定位的牵引下,广联达的众多战略已经落地,例如,公司的计价产品实现了“云+端”的转变,已经在全国五到六个地区发布,同时,其在行业纵深领域的增长也非常迅速;大数据技术方面,公司在美国硅谷设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外,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已经进入开发状态。
综合来看,广联达的各类专业业务已经在不同阶段支撑着公司“两圈两聚一建”(即聚量、聚人、圈地、圈楼、建库,支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发展。
另外,广联达在执行战略时没有忘记更深入地思考,那就是从传统的软件公司升级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最大的挑战仍然是管理模式的转变,这就意味着公司过去所形成的一系列基因、做事风格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此,广联达在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以及不断引进互联网领域优秀人才等方面也做了多项工作。
建筑行业“营改增”落地助力企业提升盈利水平
建筑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专门从事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厂商,广联达也需要随时迎接挑战,当然,挑战背后更多的往往是机遇。最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件明确,自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营改增的推行,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并不小,并且建筑行业对营改增推行的预判原认为不会这么快。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将改变建筑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此前,很多建筑企业属于挂靠,真正企业法人管项目的很少,以包代管的情况普遍存在,并且过去的采购流程并不规范,如何让所有项目真正在上一级公司的可控范围内,如何规范采购行为,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次,由于总包、分包之间、供应商之间都需要相互制约,营改增之后各层关系串联起来,相互促进,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再次,通过营改增的方式会促进专业化的分工,总包该干什么,专业分包该干什么,包括哪些是生产、哪些是服务,会让产业发展更加合理,这将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我们在各地做营改增培训时,客户千方百计索要一张培训票。”贾晓平的这一说法,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影响非常大。事实上,营改增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高要求,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的利润率只有2%~6%的背景下,如果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到位,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亏损。
事实上,对于这种情况,广联达在支持建筑行业及企业发展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短期来讲,营改增的实施将从三个方面促进广联达的产品更新调整,这些产品的更新将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帮助加强内部管理。
具体来看,需要调整的一是计价产品软件功能做调整,包括计价的方式、税前税后、工料机等调整;二是工程信息产品的调整;三是项目管理产品,帮助企业做好相应的资质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分包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
“另外,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我们的目标还是通过专业应用支持建筑产业平台,最终为用户提供支撑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精益建造整体解决方案。”贾晓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归到营改增税制改革对行业的影响,真正支持建筑企业应对变化,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探索BIM技术应用解决工程控制难题
过去的信息化主要反映在二维图纸上,建筑产品本身并没有实现数字化,这也造成了建筑领域目前最大的痛点——“所见非所得”与“工程控制难”。不过,近年来兴起的BIM技术以项目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得益于这一技术的发展,建筑产品的数字化及精细化成为可能,困扰建筑行业的痛点也有望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8年,广联达BIM就正式发布了BIM算量,2009年与斯坦福、马里兰大学合作BIM研究,2010年在建广联达大厦时就应用了BIM5D产品,2011年发布BIM5D Beta版发布,2012年一项百亿元投资的项目总包就是使用的广联达BIM+项目管理;另外,广联达还在2013年和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广联达BIM联合研究中心,2014年收购芬兰Progman公司,同时,广联达还发布了基于BIM的施工项目精细管理工具BIM5D,2015年BIM系列产品全面推广。
事实上,政府对BIM的发展也很重视,2011年发布了《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去年又发布了《关于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BIM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发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或者成立了BIM联盟。
另外,从市场规模角度讲,根据机构的预测,2014年全球BIM市场规模26亿美元,2022年将增长到115.4亿美元。目前北美是最大的BIM市场,而2015年到2022年亚太是最快增长区域,亚太主要的两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
虽然BIM技术市场空间广阔,但是正如广联达高级副总裁袁正刚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所说,BIM技术具有很高的门槛,并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广联达在这方面仍具有不少优势。
袁正刚表示,广联达的BIM优势首先表现在技术上,可以集成多种专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技术,实现BIM的实时浏览、实时编辑;同时,云计算技术则可以支持实时协作;另外,广联达在对客户业务的理解上及BIM产品方面的优势使其BIM应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BIM把建筑行业整个过程虚拟化,这个过程肯定会利用VR/AR,还会用到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所有技术集中起来为建筑行业整体服务。”袁正刚表示,对于广联达而言,希望能用科技创新的方式提高建筑行业效率,真正解决建筑行业的问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