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丁舟洋 盖源源
◎每经记者 丁舟洋 盖源源
中国影视行业近年的飞速发展让资本玩家们分外眼热,通过收购、并购影视类资产,来增强上市公司想象空间成为常见手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梳理发现,2015年A股市场有近90起标的为影视类的并购事件,可谓井喷,而2014年有60余起,2013年还不到10起。为了保证投资收益,上市公司往往会和被收购方签下“对赌协议”。2015年报披露接近尾声,谁在裸泳?
近日,自媒体“娱乐资本论”对14家影视类上市公司在近年来收购相关标的“对赌协议”进行统计。从2015年报可以看出,尽管有八成完成业绩承诺,但几乎都是刚达到对赌线惊险过关。
投资过多家影视文化公司的资深投资人曹海涛表示,从数据上来看,其实每年都有1/3的影视公司完不成对赌,“但上市公司可根据补偿协议计算公式,用业绩累计的方式,来完成对赌协议。”
为稳定利润签对赌协议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超440亿元,同比增长48.7%,增速全球第一。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潜力,也促使资本与影视越来越频繁的“在一起”。据中银国际研报,2015年影视行业并购总额达到507.78亿元。
此外,国内影视并购案不仅发生在影视公司之间,还时常有传统行业上市公司涉足影视业。据《中国证券报》统计,2014年主营业务并非传媒而实现跨界并购的A股公司占比为54.16%。
上市公司在发起收购时,标的方往往也会对其业绩作出承诺,若无法完成还将赔偿上市公司,即“对赌协议”。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被收购方的业绩没有达到,则被收购方做出对价补偿,偿还股份或现金。
“这其中肯定有为了在短期内刺激股价的‘玩票’行为。”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影评人对记者坦言。令他担心的是,在A股市场上,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业绩对赌期限一般是3年,目前还未到爆发节点。
曹海涛说,业绩承诺完不成压力最大的是上市公司,因此其会尽可能实现业绩承诺指标,“一般来说承诺业绩差了20%~30%,上市公司都会采用方法去弥补。如果差距在50%甚至一倍以上,那么会放弃。”
至于签订对赌协议的意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影视行业的利润具有不稳定性,上市公司为了保证营业的稳定性,对赌是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影视业务的利润稳定。“目前影视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和利润空间有限。就中国电影而言,票房规模在增长,但实际净利润增长幅度不大。”
延伸生态链稳定业绩
根据曹海涛的观察,整个市场每年有1/3的并购标的可能完不成业绩承诺。记者梳理上述14家影视类上市公司并购标的的业绩发现,2015年有4家标的公司未能完成当年业绩承诺。
不过,曹海涛表示,影视行业有弹性,回报周期因产品而异,因此有的公司今年完不成,可以在之后通过周期性收益来弥补,比如累计业绩计算方法。
据记者了解,华录百纳(300291,SZ)25亿元收购的蓝色火焰以及北京文化(000802,SZ)1.5亿元收购的摩天轮,这两家标的公司其实在2015年均未完成被收购时的业绩承诺,但在上市公司采用的2014年和2015年累积业绩统计的计算方式下,两年综合下来的收购标的业绩达标。
影视行业利润波动较大,从北京文化收购的摩天轮案例中亦可看出。公开资料显示,摩天轮承诺2015年当期净利润2200多万元,但公司经审计的实际净利润仅为920万元。对比2014年摩天轮近3100万元的净利润,其2015年的净利润骤降七成。
这也直接影响了北京文化的收入。北京文化2015年报称,公司的业务来源于旅游和影视文化两个板块,2015年影视及经纪板块的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5%。公司总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近17%。
对于影视行业利润的不稳定性,陈少峰认为,应该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比如影视公司需要延伸生态链,达到具有“自给自足”造血能力的状态。或者从其他角度来增加利润,可以与游戏、电商等合作,进而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公司。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