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金巍:文化企业一块招牌值几亿不是随便说说 要市场认可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21 09:42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认为,评估无形资产需要市场本身进行长时间的磨合,最终形成受到公认的标准。文化企业不能随便说自己的一块招牌就值几亿元,毕竟需要得到市场认可才行。

    每经编辑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没有大规模的厂房和机械设备,一直以来,文化企业融资、改制都是个老大难问题。

    近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源给出界定,并提出了操作意见。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这份《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评估无形资产需要市场本身进行长时间的磨合,最终形成受到公认的标准。此外,文化企业也不能随便说自己的一块招牌就值几亿元,毕竟需要得到市场认可才行。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资产评估难点在哪?如果无形资产可以得到准确评估,国有文化企业改制会否更加顺利?针对相关问题,金巍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

     

    众筹是文化产业金融突破口

    NBD:多年来,企业融资难是各界较关注的问题,而文化企业融资更难。推动文化金融发展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哪里?

    金巍:最大的难点还是如何破解信息不对称。障碍首先在人,拥有金融与资本话语权的人对深度介入文化产业研究和实践还缺乏足够的动力,这必须通过有效的平台加强交流和沟通。

    其次是机制,没有机制性破解方案,也就没有信息对称,很多民间资本也无法释放,比如股权众筹在政策上就遇到很多困难。

    宏观金融环境形成的约束条件以及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各类资本对文化产业“追逐”看起来不错,但与其他行业比起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不能指望银行信贷资本,甚至不能过度依赖VC和PE。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的根本出路是金融主体多元化,需要激活民间资本,文化产业也是如此。

    NBD:那么应该如何激活民间资本?

    金巍:首先,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新的契机。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是新金融的一种形式,那么众筹就是新金融的主体形态,所以众筹是文化产业新金融的突破口。

    二是民众的投资理财愿望强烈。我国进入“准中等收入国家”,民众的理财和投资欲望急剧增强。

    三是新技术环境倒逼新模式的诞生。不是新模式需要新技术,当前的形势是新技术倒逼资本市场新模式,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得众筹这种民间资本活力的形态成为一种趋势,只有规范的必要,没有控制的可能。

    NBD:文化产业毕竟与其他产业不同,发展文化金融,该如何体现这种特殊性?

    金巍:文化产业金融的特殊性源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过程与传统产业不一样。文化产业轻实物资产,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资产,但同时很多产品又具有金融特性。文化产业内部又有很多种类别,各类别之间的共性比较弱,文化金融须分门别类地来对待。

    一个完善的文化产业金融的运行体系,必须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各个文化再生产环节,而且要是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

     

    无形资产评估需要市场磨合

    NBD:您刚才提到,文化产业轻实物资产,而无形资产可能更为重要。您认为日前发布的《意见》有何意义?

    金巍:《意见》对于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范围作了更加详细的界定,也提出了评估方法,操作性有了很大提高,应该说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但有一个问题,这一类文件只能是引导性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市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到三十年,文化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较混乱。比如一家文化企业,到保险公司评估出一个数字来,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这个数字就不被承认了,又要重新评估。

    这种情况在发展初期是必然现象,只有通过市场自身长时间的磨合,才能逐渐形成一套大家都承认的评估体系。

    NBD:有观点认为,《意见》对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的意义很大,您怎么看?

    金巍:国有文化企业改制算是老大难了。首先,作为国有企业,要改制就需要有一份清晰的,大家都认可的资产负债表,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其次,又是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必须要慎重。比如一些老牌国营文化企业,现在可能资不抵债了,但这家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等无形资产是有价值的,如果不做评估就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但反过来说,一些文化企业说自己的一块招牌就值几亿元,这也不是企业自己说了就算,而是需要得到市场认可才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重磅】稀土行业两文件征求意见 6股有望爆发

    下一篇

    社保断缴3个月不限购?非沪籍小伙伴可以安心跳槽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