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寻找成都“独角兽”希望看到文化、技术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18 01:0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记者 吴林静

    从2015年开始,国际数据集团(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到成都的次数比往年频繁了许多。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前成都主要是基建、制造等产业,这几年冒出许多创新创业的团队,才有了适合IDG定位的投资机会。

    2015年,IDG在成都成立了IDG互联网+创业基金,扶持成都互联网+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发展。4月15日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科技局承办、光谷创业咖啡协办的“创业天府 菁蓉年汇·蓉漂嘉年华”在成都举行。熊晓鸽再次来到成都,当“创业天府”迈入2.0时代,他希望能够在成都寻找到下一个“独角兽”。

    To B公司更易产生“独角兽”

    所谓“独角兽”,是被投的企业能够快速达到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而“独角兽”产生的领域,熊晓鸽认为做To B业务的企业比做To C的可能性更大。

    “中国的风投基本上都投向了To C的领域。”说起目前风投的倾向,熊晓鸽分析,相比而言,美国的风险投资大概40%都用在To B的领域上。

    在美国,市场规模大的行业并不是做To C的,更多是企业级的服务公司。熊晓鸽思考,类似甲骨文、SAP这样的企业级服务公司,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现更多,“除了BAT,初创公司基本上处于为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即瞄准的是To C的市场”,据熊晓鸽介绍,在美国,“有很多新公司可能不出名,但他的规模可能比To C的公司大很多,而且更稳定。”

    这一思路影响着IDG资本的投资偏好。中国第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成就了张朝阳、马化腾、李彦宏……这些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响当当的名字,在他们背后都有熊晓鸽和IDG的身影。

    “在成都,在今天这个时候,寻找‘独角兽’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熊晓鸽告诉记者,“独角兽”出现的地方往往都有好的文化氛围、创新的意识和很好的创业氛围,成都有这样的土壤,“这两年来成都,每一次都觉得特别振奋。”

    “成都适合文化、技术创业”

    To B的企业级服务公司是一大风口,在熊晓鸽看来,成都的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同样是值得深挖的领域。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熊晓鸽打趣地说,“我总在想,大家都知道湖南电视台搞了《超级女声》,但是过去的超女冠军,怎么每次都是四川的女孩呢?”

    事实上,在文化产业的投资上,熊晓鸽可谓战功赫赫。早在2005年,IDG就跟张艺谋和王朝歌、樊跃团队合作,投资“印象”系列演出。同时跟中青旅一起合作,在浙江乌镇做了成功的投资。2010年,IDG资本入股了美国传奇影视公司,就在当年,该公司出品的《盗梦空间》在中国拿下5亿元票房的成绩,对此熊晓鸽评价,“这是我在历史上投资最快,投的最多的公司,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美国文化产业的现有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熊晓鸽曾表示,“移动互联网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绝佳机会。”

    多次来到文化氛围浓厚的成都,本想把此前投资文化产业的经验跟成都的合作伙伴结合起来,投一些更牛的公司,却没能如愿。当记者问是否看好了什么项目时,熊晓鸽却反问,成都在文化产业上有哪些公司。

    文化娱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体育、健身、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怎么结合起来搞一个更多的合作”是熊晓鸽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成都有很多文化IP并没有开发出来,需要成都的创业团队去做。

    记者注意到,熊晓鸽曾表示,“我们都在谈‘风口’,我觉得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出现,其中技术就是很关键的‘风口’。”熊晓鸽说,目前谈到创新,无非是技术上的创新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在他此前看过的项目中,技术创新非常少,商业创新多,但很容易被复制。面对成都的创业者,熊晓鸽表示,他希望步入2.0时代的创业天府,能够出现更多的技术创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正式迈入2.0版

    下一篇

    温州600多宗房产土地使用权明年到期 当地国土局:续期方案未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