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
全球原油低位徘徊成为经济新平庸时代的典型事件。上个世纪主要经济体围绕中东产油国转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不过,油市也有周期性,涨涨跌跌乃市场常事。
据每经网4月7日讯,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周三收盘上涨,创下了三个星期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据美国政府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出人意料地大幅下降,而炼厂的需求则有所增长。纽约商业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86美元,报收于每桶37.75美元,涨幅为5.2%,创下自3月16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美国原油库存低,刺激全球油价上涨。在此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言中国消费需求降低导致全球油价低迷。如果中国需求旺盛,也会提振全球原油价格。
可见,决定原油价格的未必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或其他产油国的减产协议,而在于美国或中国等石油消费大国。从更深层次看,美国和中国不仅仅是数一数二的消费大国,也是全球市场的两大引擎。两国需求旺盛,意味着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强劲,全球经济复苏有望。
全球油价从“二时代”过渡到“三、四时代”,也体现了全球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这一趋势和美中两国的市场表现基本一致:美联储虽再次延缓加息预期,但核心经济指标稳健向好;中国股市、汇市稳定,虽然穆迪和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至负面。但是3月份的财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双双反弹,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再次回升至50荣枯线以上。
就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表现看,美国、中国和英国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日本和欧元区依然实施负利率政策。特别是欧元区,通胀率连续两个月为负增长,3月份录得-0.1%。这也凸显“安倍经济学”和“德拉吉经济学”要实现相应的通胀指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日本和欧元区量化宽松(QE)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提高通胀率,而是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靠日本和欧元区是无法拉动全球油价企稳的。
可预料的是,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中国结构性改革完成,这一周期的全球性经济低迷必然会过去,全球原油价格会迎来新一轮的攀升。但是,无论是欧佩克国家还是其他产油国,不要指望原油价格回到每桶百美元的高位。而且,从美联储的谨慎到中国新常态的进程,以及日欧正在进行时的负利率政策,全球油价还将面临长期的低迷徘徊期。从看得见的未来分析,原油价格能够回到“五、六时代”就已经不错了。
一方面,欧佩克国家内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减产协议在各方猜忌中很难实现——而且,产油国零和博弈的内讧,已经使其内部积累了难以消化的信任赤字。在原油消费端乏力、供给侧又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现实下,原油市场的问题已经不是需求量的多寡,而是油市的不透明和不确定性。在美国成为原油输出国以及伊朗在制裁取消后的放量争夺市场情势下,沙特主导的欧佩克市场政策已经完败。欧佩克遭遇的市场滑铁卢,除了政策设计失误,归根结底还是对本轮经济周期判断失误,导致非理性的石油价格战,以至于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多败俱伤。
虽然页岩油新技术引领者美国也关闭了诸多油井,但是这场石油战只是伤及皮毛。美国在石油战最酣时成为石油输出国,足以证明其抗压力。
《巴黎协定》的签订对全球市场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此为标志,生态文明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步入主权国家践行阶段。减少碳排放、使用清洁能源,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最受冲击。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成为生态文明的引领者。没有两国达成共识,《巴黎协定》难以签署。在刚刚闭幕的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决定4月22日签署《巴黎协定》。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意味着原油慢慢成为“传统能源”,对产油国而言绝非好消息。
全球化时代,以资源或能源垄断来左右全球市场不可持续。对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言,谁也没有能力控制全球原油价格。现在不行,未来更不可能。产油国正确的选择,是放弃原油经济依赖,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