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交了转型的学费后 搜房装修开始由“重”变“轻”

    每经网 2016-03-14 18:09

    一位熟悉搜房装修的某互联网家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类似于土巴兔、齐家网等,让装修公司入驻,搜房一个订单分给三个装修公司,从装修公司收取信息,说白了就是“引”客流。

    每经编辑 杜冉乐    

    每经记者 杜冉乐

    3月初,曾经风靡全国的搜房装修“666/平”套餐突然被传叫停了,网上营销页面也不见了。不久,搜房旗下房天下理财推出的首付贷产品也暂停了。

    3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发现,上述套餐的网络页面又浮出水面了,但不同于此前“666/平”套餐,搜房装修相关人士透露,他们现在要做开放平台,免费推荐装修公司,还推出了装修保等服务。

    一位熟悉搜房装修的某互联网家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类似于土巴兔、齐家网等,让装修公司入驻,搜房一个订单分给三个装修公司做方案,从装修公司收取信息,说白了就是“引”客流。

    主动叫停“666/平”精装套餐

    2015年,被称之为互联网家装元年。业内曾称,这已是4万亿元的大蓝海市场。借此,搜房网推出家装事业部——房天下装修网,试图利用自身海量的平台流量和在家装上游的天然优势,即新房销售和二手房销售的庞大市场,大展拳脚。

    搜房装修主打“666/平”精装套餐,相对于传统装修公司和自己装修,这一价格似乎更有竞争力,一度风靡全国十多个城市。

    今年3月初,坊间传言说,搜房已全部暂停装修业务,不再接新的订单。前述某互联网家装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搜房装修确实停了,他们部分员工还向我们投简历。”

    近两周,搜房装修网页上“666/平”精装套餐也不见了。为何主动叫停?

    一位正在使用搜房装修的成都客户分析说,搜房本来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但现在单子越接越多,需要招募更多施工队,要养那么多装修队,中间不免有些扯皮,风险就大了。

    前述互联网家装企业负责人也表示,搜房的模式不对,前面依靠大数据跟品牌的确能有很多订单,但搜房的问题就出在后端,服务及工程上。

    “搜房最大问题是施工团队分包。传统装修公司抽走40%的利润给项目公司,而他们抽的利润少,所以前期施工队都愿意干,结果质量、工期、增项全保证不了,后面出了一个评价体系,导致很多施工队就不在搜房做了,订单太多做不过来,质量也没法保证了。”

    搜房2015财年业绩显示,2015年总营收8.835亿美元,同比增长25.7%;营收成本5.55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1%;毛利率37.14%,2014年同期数据为79.27%;相比2014财年运营利润3.095亿美元,去年运营亏损3450万美元,归属于搜房网股东净亏损1520万美元。

    搜房装修要做开放平台

    3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搜房装修旗下“666/平”精装套餐再度上线,备受社会关注。

    搜房装修事业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暂停相关业务,各个地方不一样。不过,记者从搜房装修总部一位内部人士了解到,“666/平”精装套餐不做了,现在他们在做“开放平台”。

    按照之前的媒体报道,搜房装修已不再接收“666/平”套餐的新订单,眼下主要是消化存量订单。

    对于开放平台模式,上述内部人士解释说,就是可以帮客户免费推荐三家装饰公司,量房报价,出装修方案等。这不同于之前的666/平精装套餐模式,其中这些装饰公司跟搜房装修是合作关系。

    装修过程中出现扯皮怎么办?上述内部人士说,他们现在推出了“天下装修保”产品,装修公司和搜房是合作的,他们都交有质保金。

    天下装修保官网显示,其本质相当于一个第三方监理平台,为业主提供免费监理,施工智能监控和工程款支付托管等,自称已服务约168万业主,完成验收逾158万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搜房网原来是一个基于房产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中介,出于延长业务布局链条的需要,开始转型电商交易撮合平台。但房产交易的特殊性,让在线交易平台难度不小。

    “搜房装修做开放平台,应该说是顺应了市场大趋势。京东原来也做自营,但现在更多的是做开放平台。开放平台主要关键点是用户和流量。”曹磊表示,用户选择入驻平台的装修企业,要看企业的口碑点评、失信违约金情况等指标。

    在前述互联网家装企业负责人看来,说白了搜房装修以后就是卖数据,这种模式对装修公司不公平,因为该模式的理念是让三家竞争装修公司同时去量房、出设计、出方案、出效果图,然后客户在其中选择,虽然说一个信息400元,但是三家的成本算下来是1200元,远远大于装修公司的获客成本,并且量房、设计和方案这些一般都是在交定金之后才会有的,其中的人力成本、方案成本也非常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汽车高管的下一站是互联网造车吗?

    下一篇

    一场共赢的并购案 外资机构却看法不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