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亚邦2亿元短融兑付迎转机 信用债依旧风波不断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3-08 19:47

    3月8日,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邦集团)发布公告称,确定于2016年3月10日足额偿付其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5亚邦CP001”本息。值得注意的是,继2月14日亚邦集团公告称该期债券已发生实质性违约后,“15亚邦CP001”成为春节后首例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债券。而本次“峰回路转”来得并不容易。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向江林 实习生 姜诗蔷    

    每经记者 向江林 实习生 姜诗蔷

    3月8日,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邦集团)发布公告称,确定于2016年3月10日足额偿付其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5亚邦CP001”本息。

    值得注意的是,继2月14日亚邦集团公告称该期债券已发生实质性违约后,“15亚邦CP001”成为春节后首例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债券。而本次“峰回路转”来得并不容易。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多次跟踪报道亚邦集团的短期融资券违约事件。在之前的公告中,亚邦集团给出的违约原因是董事长许小初此前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导致部分银行收贷、压贷,造成公司资金链紧张。

    亚邦短融兑付迎转机

    2月14日,亚邦集团公告称,公司应于2016年2月14日兑付本息的债券“15亚邦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该债券应付本息总额为2.159亿元。公司称董事长许小初此前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部分银行因此收贷、压贷,造成公司资金链紧张。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王如玉当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亚邦集团违约的最终兑付仍存在不确定性,亚邦集团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链紧张,筹措资金难度大。由此可见,亚邦集团此次“峰回路转”可谓不易,对于已经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债券来说,这个结果已经相当乐观。

    亚邦集团在2月14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全力配合“15亚邦CP001”主承销商(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召开“15亚邦CP001”持有人沟通会,参与商讨后续违约救济措施,维护持有人权益。

    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多次发布的召开亚邦短期融资券持有人会议的公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月14日至今,招商银行召开了亚邦集团于今年到期的所有四期短期融资券的持有人沟通会议。

    同时,2月底网络上流传的一份署名许小初的《致亚邦集团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显示,公司将发动集团全体员工参与集团增资扩股活动。信中表示,现在亚邦集团不能坐等政府和银行出手,经集团股东大会通过,郑重发动集团全体员工,人人参与集团增资扩股活动。本次増资扩股,每股1元,新老股东同股同权。扩股目标,从现在的一亿股,扩大到五亿左右。按总股本五亿股计算,三年后,每股资产值可达20元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亚邦集团相关负责人询问此次兑付是否受益于集团增资扩股,但截至目前并没有得到回复。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从亚邦集团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当地有关部门已参与协调亚邦债券的兑付问题,在资金筹措完成后有望于近期补兑。

     

    信用债风波不断

    亚邦集团的风波还未平息,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接连爆发。3月2日,大公国际资信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发布公告称,将“15宏达CP001”的信用等级由A/A-1下调至BB+/B。大公国际表示,曾多次沟通债券兑付资金来源,并要求发行人提供“15宏达CP001”的偿债安排,但截至公告出具日仍未得到正式回复。

    不过,就在第二天,淄博宏达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淄博宏达)公告称,“15宏达CP001”付息兑付工作顺利进行。对此,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宏观与债券研究小组表示,淄博宏达在实际控制人山东焦化集团的信用支持下,最终得以发布兑付公告,违约风险基本宣告解除。

    值得注意的是,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谷神生物)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5谷神CP001”也正遭遇着兑付不确定性的危机。

    大公国际称,今年2月5日,大公要求谷神生物提供“15谷神CP001”的偿债安排,截至今年2月25日,仍未得到谷神生物的回复。后经大公进场访谈获悉,谷神生物生产经营正常,准备以自有资金偿还到期的短融本息,但目前资金存在一定的缺口,正在通过催收应收账款和加快消化库存等渠道筹措偿债资金。

    然而,截至3月1日,谷神生物仍未提供最新货币资金及应收账款回收等有效信息和相关凭证,评级机构认为公司资金链较为紧张,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有所加大,将于本月26日到期的“15谷神CP001”兑付不确定性有所增加。编辑:张喜威 审核:姚茂敦 终审:向江林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消费金融寻求产业突破 专家看好“二胎”经济

    下一篇

    华策影视斥资千万掘金VR产业 《谁是大歌神》首“尝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