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然而,李克强总理关于为何生产不出圆珠笔笔珠的发问,再次让低端钢材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凸显。
不仅高品质笔珠、菜刀等日常用品需要优质钢材,“中国制造2025”计划更需要以高端钢材、特殊钢为支撑。
还有哪些钢材品类是我国急需,而目前又无法生产的?我国钢铁研究和生产还有哪些短板,为何研发多年依然收效甚微?如何弥补我国在制造业转型中的短板?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专访了中国钢研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2010~2015年科技部973项目“高性能钢的组织调控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董瀚。
将来特殊钢要占10%~20%
NBD: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但是高端优质产能不足。去年国内钢材产量达8.04亿吨,这些钢材品种结构是怎样的?
董瀚:在这些钢材中,70%以上是普碳钢,这是我国生产最拿手的品种,但也是比较低端的品种。另有20%是低合金钢,这部分在国内生产也不错。特殊钢的占比还不到10%。现在我国高端钢材的生产与应用瓶颈主要是这不到一成的特殊钢领域。
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特殊钢行业的水平。一般发达工业化国家的钢材需求是多层次的,未来我国对高端钢材、特殊钢材的需求会增加,国内钢铁行业应推进结构调整。我认为建筑用钢占比在50%~60%,汽车用钢占比在10%~20%比较合适。同时加快特殊钢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争取将特殊钢占比增加到10%~20%。
NBD:德国、日本等国都有很细化的钢材品种,国内有无这样细的分类?我国还有哪些钢材品种依赖进口?
董瀚:我国钢材也有细分领域,但程度比不上国外。德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钢材体系健全,针对不同的细分需求都有相对应的专门的钢材类型。
目前,我国有些特殊钢品种依然无法满足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需求。比如我国高铁运行里程达到了世界前列,但动车组的高铁轮还严重依赖进口;我国每年出口大量无缝钢管,但是却无法完全满足火电、核电、油井、航空、机械等领域的需求;我国已是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大国,但自动变速管齿轮用高品质齿轮需要进口;国内大量生产的高碳铬轴承钢的品质混杂,高品质轴承钢质量较国外稳定性有差距等。
NBD:当前我国正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否意味着未来对高端钢材的需求也将增加?
董瀚: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在上升,例如人们需要更多高品质的菜刀,这就要钢厂生产出性能更优质的钢材。从我国工业化和装备制造发展看,也需要高品质特殊钢,如高效率火电机组需要耐更高温度的耐热钢与合金等。
应重视基础研究
NBD:您认为我们目前生产不出这些高端、特殊钢材的原因有哪些?
董瀚:我国的工业化主要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可以说是后发的跨越式发展。相比工业化国家,我国还没有形成平衡的供需工业体系和更精细化的标准体系,材料生产和零件制造往往是分开的。在特殊钢材领域,材料生产和零件制造需要密切结合,越是特殊的原材料,越需要实现定制化生产。
我认为以前国内在钢材研发、生产和应用上还没有很好地从整个产业体系或全链条上来考虑。如果没有钢材生产和应用领域的基础研究,会导致国内钢铁技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目前国内钢厂的单体装备与生产线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工艺控制技术与质量控制技术还需要努力。
NBD:在高端钢材研发方面,我国科研体系、产学研结合方面是否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董瀚:在欧美国家,竞争行业的技术研发多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只是在基础性研究领域发挥支持作用。这样,企业研发和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也快。我国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市场结合得不如国外紧密,甚至有企业考虑自身的商业利益不愿开放生产平台。目前,许多科研资源还集中在科研院所,对接需求、成果转化效率都低于国外。这也造成企业的研究力量薄弱,做研发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前几年,钢铁产能过剩尚不严重,企业宁愿薄利多销也不愿冒风险投入搞研发。
NBD:您对研究和生产高端钢材有哪些建议?
董瀚:我认为需要从整个产业体系来考虑。不是说我们哪种钢材造不出来就投入巨资专门研究这种钢材。要重视技术基础研究,做到举一反三,掌握技术背后的原因。这些都是需要补的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