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465亿追赶OLED“风口” 京东方成都加码6代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2-29 21:45

    2月29日下午,京东方在成都宣布,其成都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以下简称成都6代线项目)将在一期220亿元投资基础上,增加投资24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生产AMOLED显示产品,主攻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市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岳琦    

    每经记者 岳琦  

    作为国内面板行业龙头,京东方A(000725,SZ)决定斥巨资追赶OLED的“风口”,成都6代线开工不足一年,京东方就迅速决定继续加码。

    2月29日下午,京东方在成都宣布,其成都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以下简称成都6代线项目)将在一期220亿元投资基础上,增加投资24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生产AMOLED显示产品,主攻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OLED取代LCD的趋势愈加明显,国内多家面板厂商均争相布局。京东方29日晚间发布的公告认为,加速高端面板的生产,对其争取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主动权,提升公司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意义重大。

    “目前OLED市场韩国厂商绝对领先,中国大陆厂商正奋起直追。”行业咨询机构NPD DisplaySearch中国市场研究总监张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OLED面板市场需求增长率很高,但未来几年的供需格局还要看量产的成本控制和良品率。 

    245亿加码OELD 

    2月29日下午,京东方成都6代线项目二期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京东方在一期投资220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二期投资245亿元,两期投资总额达46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此次京东方6代线二期项目,拟增加投资245亿元用于建设成都6代线二期项目,生产最先进的AMOLED柔性面板。二期项目量产后,两期项目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40亿元。 

    2015年5月,成都6代线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正式启动建设,一期计划总投资220亿元,目标产品为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产品,项目建设期2年,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投产。

    自2007年以来,京东方在成都累计总投资已达510亿,成都也成为京东方OLED业务的核心区域。京东方科技集团总裁陈炎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6代线项目放在成都,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建成后能大大提升京东方在全球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市场的竞争力。

    29日晚间,京东方发布相关公告显示,成都6代线项目二期主要产品为AMOLED(柔性)中小尺寸面板,设计产能最终达至玻璃基板投片量48千片/月(一、二期各24千片/月)

    京东方公告称,该生产线将建成国内首条高世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国际上属于技术先进的柔性AMOLED生产线。京东方全资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作为上述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有券商研报认为,LTPS和AMOLED是相对新兴的先进显示技术,目前AMOLED和LTPS在智能手机渗透率较低,且VR硬件(AMOLED为标配显示屏)处于爆发前夜,都处于上升通道,搭载OLED面板的风潮已开始在智能手机市场蔓延。  

    追赶技术革新“风口” 

    目前,全球AMOLED、LTPS等新型显示技术产品市场需求持续走高。 NPD 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预计至2020年,LTPS面板需求面积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9.7%,AMOLED面板需求面积年复合增长率达52.3.%。

    “增加OLED投资正当其时。”陈炎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京东方从2008年左右开始布局成都,近年来OLED 生产技术工艺不断进步,2015年下决心投资了一期项目,如今决定继续扩大投资。

    记者注意到,传统LCD技术的霸主地位正受到OLED的挑战,虽然电视等大尺寸OLED成本仍颇高,但手机平板等小尺寸的OLED应用如火如荼。业内有观点认为,一旦苹果(Apple)开始在iPhone上采用OLED面板,将促使OLED市场出现爆炸性成长。

    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市场机遇,全球面板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张兵对记者表示,OLED相比LCD具备轻薄、纯黑等技术优势,在市场上也属于高溢价的产品,但是国内都还没有规模产能。

    韩国三星在OLED上领先多年,目前大部分小尺寸OLED都由其供应。而面对技术路线的变革,日本和中国台湾的面板厂商大多在观望,中国大陆厂商则选择在OLED上奋起直追。

    但是,OLED与LCD相比目前并未形成绝对优势,OLED的投资风险仍值得关注。张兵对记者表示,OLED需求目前的高增长率并不太大意义,因为其基数仍偏低,未来的供需格局还要看OLED生产线的成本和品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江山化工发布退市警示 主业受困但或受惠于国企改革

    下一篇

    极草风波再发酵 消费者状告广百股份“虚假宣传”胜诉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