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美联储最新纪要11次提及中国 称经济仍保持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2-18 23:08

    美联储发布的1月26日到27日议息会议纪要11次提及中国。纪要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小幅放缓,受制造业产出温和复苏的支撑,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活力。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在动荡的全球资本市场里,美元的角色像是一根指挥棒,全世界都盯着美联储的每个动作。

    美国东部时间217日下午,美联储发布的126日到27日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的决策者们讨论了原定加息路径的可能性。除了美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外,这份纪要多次提到了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会议纪要特别强调了中国因素,China(中国)以及Chinese(中国的)两个词先后出现了11次之多,是所有经济体中最多的。纪要表现了美联储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中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以及不平衡的金融结构,有可能会引发超过预期的减速。但同时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小幅放缓,受制造业产出温和复苏的支撑,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活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和美国同为系统性重要国家,美联储决策时一定会考虑到中国因素,而从纪要透露的信息来看,美联储的判断是理性、客观的。 

    中国经济放缓但仍有活力 

    上述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们担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有两个重要因素:大宗商品继续下挫和金融市场震荡剧烈,这两个因素都与中国有关。中国工业部门的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下挫,会在一段时间内,限制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生产国经济的复苏。

    与会者们还讨论了中国经济取得的最新进展。他们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以及不平衡的金融结构,有可能会引发超过预期的减速。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会给新兴经济体以及大宗商品生产国的经济带来更大压力,这其中就包括离美国最近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经济可能会受到拖累。

    实际上,这种担心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长江商学院教授李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所有改革在短期内都是紧缩的,尤其是在经济增长相对放缓的时候进行改革,必须要有魄力、有毅力。

    “我们看到这次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将外部因素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这是以前很少见的。”陈凤英认为,美联储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经济要转型,就会面临经济下滑的风险,不过这种风险并不是硬着陆。

    尽管这份会议纪要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诸多担心,但对中国经济现状给予了积极评价。纪要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小幅下滑,但受到制造业产出温和复苏的支撑,中国经济仍保持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纪要记录的是1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当时的最新数据是,2015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小幅上涨0.1个百分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了7%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本月11日的发言中也表示,对中国不会“硬着陆”有信心。

    陈凤英认为,耶伦作为重大宏观政策的决策者,对中国的判断是非常理性的。中国在转型期间,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同时存在,美联储的会议纪要也体现了这样的判断。 

    通胀或成议息核心因素 

    事实上,让美联储担心的问题远不止中国。在这上述会议纪要中,最让美联储决策者们担心的,还是当前的低通胀。

    2012年,美联储将通胀目标设定为2%。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每年伊始,都会重申2%这一目标。到目前为止,实际数字已经连续4年低于该目标。

    即使这样,美联储仍然坚定地秉承了“太极风格”,没有给市场留下任何捕捉美联储预期的机会。在针对通胀做出表述时,纪要的用词是“若通胀持续高于或低于目标水平”,并表示这样的状况会令人担忧。

    不过,拥有美联储投票权的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表示,正如美联储官员在去年12月中旬的预期,近期的国际事件降低了美国通胀率快速接近2%的可能性。

    他认为,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强,如果通胀回到目标水平的速度更加缓慢,就不应急于让货币政策正常化,应该采取更加渐进的方式来应对海外不利因素及金融市场动荡。

    罗森格伦是美联储中鸽派的主要代表人,本次公布的1月份会议纪要也更加偏向鸽派。

    从去年12月份美联储宣布加息到今年初,市场上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加息预期。但本次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的决策者们正在考虑改变原定的加息路径。

    此外,本次纪要在谈论通货膨胀时,多次提到了石油的影响,耶伦此前也曾表示,美联储对当前原油走势感到惊讶。

    陈凤英分析称,当前超低的油价并非好事,上游投资已经在减少,石油价格有可能会在2017年、2018年出现回升。一旦油价回升,CPI就会随之走高,“暂时不加息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份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已经预期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也将是决定美联储下一次加息最重要的因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商集团拟收购内蒙古零售资产 业绩下滑难挡大手笔并购

    下一篇

    “摘帽”行情正当时 *ST霞客、*ST星美被交易所紧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