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菲菲
◎每经记者 李菲菲
对影视剧这个产业来说,《太子妃升职记》的爆红对2015年网络剧的爆发做了个漂亮的收尾。也因为如此,一些网络剧制作公司,以及行业外的企业加紧了斥巨资购买IP进行制作网络剧的步伐。那么,制作企业和投资人如何应对网络剧行业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风险,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北京万合天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合天宜)首席运营官柏忠春。
据了解,万合天宜主要靠原创IP孵化产品,并且取得了成功。例如由其原创的网络剧《万万没想到》改编的同名电影,已于去年登陆院线,并收获了3亿元票房。
NBD:原创IP的优点有哪些?
柏忠春:原创IP分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孵化出的。这种IP成长比较慢,存在发酵周期,后期风险性更大,只有最终形成规模,才能带来更多价值,成功率低一些,新团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去做,会比较困难;二是整合型IP,是根据热门小说、游戏等进行改编,视频网站现在大多是做这种方式,比较保险,也是当下炒得比较热的一种方式。
NBD:2016年,网络剧进入“超级IP”时代,市场对于“超级IP”的追求是否理性,是否过热?
柏忠春:目前,超级IP还是供不应求,其中多数由图书等改编而来,创作成网络剧后影响也很好,所以不能说不理性。主要还是看是不是在按需购买,不能为了储备而储备。
NBD:“按需购买”是否会抬高IP的价格?
柏忠春:国外每年大概有5亿美元的资金量在购买IP,其中实现开发的只有四分之一,国内同样如此,有效IP量比较少。同时,一个团队的开发精力有限,一年也就做两、三个项目,储备的IP一旦没有了“热度”,便不具备开发价值,与其花大价钱“广撒网”,还不如高价买对的。
NBD:网络剧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柏忠春:单纯做影视内容开发逃不出“二八”原则,即20%的项目能盈利,剩下的80%亏损,网络剧同样如此。从商业投资角度上讲,这样肯定不合适。如果作为一个品牌开发,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则会使风险相对降低。应该用“养成”模式制作网络剧,就像美剧的“试片模式”,如果效果不好,则要“及时止损”。
NBD:目前,很多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上市公司涌入网络剧市场,是否代表他们对整个市场的认可?目前网络剧市场存在什么问题?
柏忠春:资本进入的越多,越能反映行业的热度。现在,整个行业主要问题是,大部分投资预算用于IP购买、明星招募,制作上面花费少,这个比例很不合理。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