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巨化股份牵手中芯聚源 加码电子化学产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20 22:43

    巨化股份董秘刘云华1月20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整个行业时机不成熟,公司对此进行了探索,现在要加快发展。“公司十分重视该业务,是未来要重点发展的业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徐杰    

    每经记者 徐杰

    中国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股份(600160,收盘价16.64元)正逐步加码电子化学产业。1月19日,巨化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芯聚源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国内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并购整合,加快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满足国产化需求。

    对此,巨化股份董秘刘云华1月20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整个行业时机不成熟,公司对此进行了探索,现在要加快发展。“公司十分重视该业务,是未来要重点发展的业务。”

    将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

    1月20日,巨化股份发布补充公告称,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为包括但不限于引进国内外优秀专业团队、技术实施新的电子化学材料发展项目;收购兼并有价值的电子化学材料生产经营或技术服务领域的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双方协议还包括双方将发挥在化工领域和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势,开展技术、管理、人才交流培训等领域合作,并建立合作双方沟通机制。

    资料显示,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氟化工企业,巨化股份已形成液氯、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烯、AHF为配套原料支撑的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氟聚合物、电子化学材料等完整的产业链。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2亿元,同比下降5.22%;归属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28.26%。

    中芯聚源则是由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和一支资深投资团队发起,联合其他股东共同设立的一家股权投资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相关领域,对产业链中的材料、设计、装备、IP和服务等环节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

    据巨化股份公告披露,中芯聚源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中芯国际持股45%、丰惠控股集团持股15%、宁波月湖香庄文化发展持股15%、上海芯齐投资中心持股25%。中芯聚源将配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各地方政府的专项基金,联合业内的龙头企业和投资伙伴,在未来共同扶持数家有核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企业,加速国内产业的整合和企业质量提升,持续改善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系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巨化股份早在2003年即已布局电子化学品业务,其经营载体为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凯圣)和浙江博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博瑞)两家全资子公司。

    资料显示,浙江凯圣成立于2003年6月6日,注册资本1.5亿元,2015年前9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171.57万元,归属净利润为-966.82万元,经营的电子化学品主要为氢氟酸、硝酸、硫酸、盐酸、双氧水、BOE、氟化铵、氨 水等,品质达到ppt级。浙江博瑞成立于2014年12月18日,注册资本8000万元,目前尚处项目建设期。截至2015年9月30日,江博瑞总资产为7879.56万元(未审计,下同),净资产为7924.71万元;2015年前9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0.43万元,净利润-75.29万元。

    助力公司转型升级

    “为了抓住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机遇,满足电子化学材料国产化进程需要,本公司已确立将自身打造为国内电子化学材料生产研发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目标及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巨化股份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表示。

    对此,刘云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此前对电子化学材料产业进行了探索,现在整个行业具有极好的成长空间,而且目前国内还未形成龙头企业,“公司把这一块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电子化学品是“十三五”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不过,据SEMI (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数据,2014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约为467亿美元,电子化学材料占比约37.2%,市场空间近千亿。国内电子化学品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国产化率仅10%左右,且高端市场仍由国外发达国家垄断,部分产品进口依赖度高达90%。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国内企业在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上仍与国外巨头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供应商,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下游产业,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未来在国务院、工信部的政策支持和大基金密集投资助力下,国内电子化学品行业势必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业内人士则分析指出,化学电子产业的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推进力度低于预期、技术研发难以取得突破、电子化学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电子化学品行业景气度下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赴日游客数刷新纪录 2015年人均消费1.6万

    下一篇

    液态金属领域迎来双重突破 数家上市公司率先布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