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锂”疯狂 天齐锂业与杉杉科技陷“口水仗”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18 00:5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欧阳凯 岳琦    

    ◎每经记者 欧阳凯 岳琦

    碳酸锂价格不断飙升,下游企业终于按耐不住主动发声。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杉杉科技)两篇言辞激烈的微信文章让碳酸锂龙头企业再次陷入口水战。

    1月17日,微信认证为杉杉科技的公众号发布了一封“杉杉科技告锂电下游客户公开书”(以下简称公开书)称,锂电原料疯涨将下游客户“逼向生死存亡的悬崖边沿”。在没有宣布自身减产或停产计划的情况下,杉杉科技呼吁,针对个别种类原材料“疯涨”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减产、停产”。

    杉杉科技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上述公开书真实性,但不愿透露详情。而杉杉科技的呼吁也并非无端发起,其与上游碳酸锂企业的矛盾由来已久。1月11日,上述公众号还发布文章“有话对T***讲”矛头直指“电池级碳酸锂供应龙头企业”,详细陈诉杉杉科技与“T***”的碳酸锂质量和供货纠纷,言辞颇为激烈。

    “这就是在针对我们。”天齐锂业董秘李波对记者表示,公司与杉杉科技一直在就碳酸锂价格和供应进行商务谈判,但是谈判出现矛盾。李波认为,杉杉科技发布的文章内容并非事实,更多是个人恩怨,呼吁减产是要打口水仗,公司稍后会正式予以回应,不排除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碳酸锂暴涨确实对下游企业压力很大,而下游厂商联合谈判更具话语权,但有多少响应减产号召真不好说。一家电解液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在动力电池需求旺盛的势头下,企业依然会继续扩产。

    原材料疯涨增加成本

    进入2016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继续2015年底的疯涨模式,行业报价已达每吨15万元。而在电池级碳酸锂的带动效应下,大多数电池原材料也跟风上涨,下游锂电材料制造厂商首先感受到价格传导。

    作为锂电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杉杉科技的一次公开呼吁引来业内广泛关注。上述公开书显示,自2015年10月起至今,国内锂电上游个别种类原材料进入持续非正常、非理性“疯涨”模式,加剧了市场供需紧张,同时直接增加了合作伙伴产品成本,不仅给本已薄利的客户雪上加霜,更是“逼向生死存亡的悬崖边沿。”

    杉杉科技是杉杉股份(600884,SH)的间接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4.46亿元,号称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最大的企业。在杉杉科技看来,针对个别种类原材料“疯涨”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减产、停产”。

    “杉杉科技行业经营超过14年,对上游原材料供需关系平衡应该最有发言权。”公开书还称,杉杉科技一直呼吁中下游企业必须联合一心,共同抵制“疯涨”行为,但时至今日,上游个别原材料紧缺的局面似乎仍未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书文字中存在大量口语化内容,而行文逻辑中似乎还出现矛盾。公开书一方面强调公司“一直保持了冷静与恰当的销售原则”,同时又称,在过去的2015年四季度,公司保持超过70%的增长;2016年1月至今,保持同比100%的增长。

    记者注意到,发布上述公开书的公众号于2015年10月完成公司认证,此前发布的大多为行业资讯和公司动态。1月11日,该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有话对T***讲”还详细阐述其与天齐锂业之间的电池级碳酸锂供货纠纷,文章中出现不少言辞激烈的文字。

    上述文章称,T***已签尚未执行的杉杉科技订单:微粉级碳酸锂142.75吨,电池级碳酸锂656.477吨,合计799.227吨,交货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从2015年11月底停止供货以来,T***对杉杉科技的多次催货函至今不予任何回应。此外,文章还称,发现“T***来料中发现刀片”等多项“质量问题”,并详细描述杉杉科技与T***高管之间的谈判过程。

    借助行业舆论打“口水仗”

    记者注意到,杉杉科技公开书中指的“个别原材料”正是当前持续疯涨的碳酸锂。由于锂资源上游集中度高,不少业内人士都曾质疑碳酸锂定价被“人为操纵”。

    虽然杉杉科技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都只字未提天齐锂业,但业内人士都能一眼看出矛头指向。李波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也早已注意到上述微信文章,该文章内容并不符合事实情况,公司一直在主动和杉杉科技进行商务谈判。

    对于杉杉科技公众号发文的原因,李波认为,这可能是杉杉科技某些高管的个人恩怨和个人行为,公司与杉杉科技董事一直在沟通,而且与杉杉股份之间关系良好。李波称,杉杉科技想要比市场更低的价格,而对方在谈判中颇显强势,对天齐锂业高管言辞激烈,现在想借助行业舆论打“口水仗”。

    对此,杉杉科技一内部人士称,“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详细问题,你看公开书就可以了,其他事情我不太清楚。”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则表示,此前下游企业会与碳酸锂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按照长期合同的价格履行,但都不大,如今在碳酸锂价格飙涨的情况下,碳酸锂供应商并不愿意签长期合同。

    而对外界质疑颇多的“涉嫌垄断”等问题,李波认为,垄断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来定性,并不是大家说是就是。一位天齐锂业高管在回应相关问题时称,在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上,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比并不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股民“亏红眼”发帖泄愤 被罚15万究竟冤不冤?

    下一篇

    华人文化“联姻”华狮电影:国产片谋海外发行“话语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