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各种商业网站和移动端口提供的票房数据不一定准确,而且各不相同,只能作为参考。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则表示,中国需要一个权威、可信的民间机构,发布准确的票房数据。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恒 丁舟洋
◎每经记者 周恒 丁舟洋
2015年创造中国票房纪录的《捉妖记》,被国外权威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质疑其票房数据“造假”。1月4日,据英国《卫报》报道,Box Office Mojo宣布不再提供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因其缺失“一致和准确”的数据来源。
据搜狐娱乐和《深圳晚报》报道,《捉妖记》发行方安乐公司总监及知情人士表示,不知这是哪来的消息,并认为该网站“莫名其妙怎么会这么干”。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从何而来?到底准不准确?多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各种商业网站和移动端口提供的票房数据不一定准确,而且各不相同,只能作为参考。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则表示,中国需要一个权威、可信的民间机构,发布准确的票房数据。
国外网站质疑“注水”
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奇幻大片《捉妖记》下线时收获了24.38亿元的票房,从而打破《速度与激情7》保持的内地单片票房纪录,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2015年9月,有媒体开始质疑《捉妖记》票房“注水”,称《捉妖记》存在凌晨“包场”、每隔15到20分钟在同一影厅重新开场、被包场次其实座位空空等现象。12月英国媒体《卫报》报道了《捉妖记》“票房事件”,并认为其“操纵票房数据”。
2016年1月4日,《卫报》报道称,将内地年度票房冠军《捉妖记》的条目移除,原因是缺乏“统一而精确的数据”,Box Office Mojo将不再更新中国电影票房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月7日晚登录Box Office Mojo官网发现,该网站中国电影的票房数据更新至1月3日。
对此,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者称,国外票房网站是否发布数据对国内电影票房影响不大。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亦认为,中国电影主要靠内需拉动,国外创造的票房连年走低,国内是高歌猛进,因此国外网站不更新对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但石川认为,这对中国电影市场存在一定影响,因为国外电影投资者需要一个准确的票房数据,“数据不准确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搞不清楚数据,他们就不敢投资,2015年发生过几次美国进口大片票房数据出现问题,当时还有争论,数据不准确,怎么保证片方的利益。”
中国票房含金量几何?
2015年是中国电影票房高歌猛进的一年,全年总票房实现400亿元的突破。正当中国电影界为之欢欣时,Box Office Mojo对中国影片票房数据的发难,让人难免疑惑,《捉妖记》“票房门”是“中国式票房”的行业共性吗?又有多少泡沫的含量?
“总体而言,中国电影票房的数据并没有虚造。”上述不愿具名的电影业内人士表示,全国所有正规电影院,都必须加入院线,而院线都有相应的售票系统,广电总局连入这些售票系统中进行监管,票房数据很难造假。此外,广电和电影片方都有工作人员在各地巡视,检查有没有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其他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可,但他们亦指出,虽然数据很难造假但这数据背后的含金量几何,就值得商榷了。确实有片方为了冲数据,自己花钱买票包了场次。
还有一种被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的“人骗机器”手段,就是观众看的是A电影,但电影院给观众的票上写的是B电影,如此B电影就投了A电影的票房。
“也就是说,票房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出观影人次。”上述电影业内人士表示。至于片方愿意自己砸钱来“包场次”的原因,是因为想让电影院多排他买的片,只要排片量上去,消费者看到后就会大量去看,其实是诱导消费者的行为。而且票房也将成为市场衡量电影创作者商业价值大小的参考标准。
事实上,这种片方“包场次”的做法在成熟的北美电影市场是存在争议的。据了解,因为如果“票房”虚高,好莱坞影星的主创人员也会按照统计数字要求片方给予更高的回报;另一方面,北美电影市场的排片时间更长,比如《怪物史莱克》在美国放映了5个月,《阿凡达》上映了7个月,也使片方不用如此焦虑票房。相比而言,一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排片周期往往就是1~2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市场上有大量咨询网站、APP、自媒体等不同的端口推送票房数据,而且不同的端口推送的数据都不一样,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这些数据又是从何而来?
石川分析,市场上的统计渠道,有些是从院线取得的,有些是和大数据公司合作,通过资源交换得来的,也有些是执行公司自己搞的,并不一定完全准确。
在石川看来,中国需要一个“自己的Box Office Mojo”,向社会发布权威数据和票房分析。眼下,中国正有不少票房统计网站想发展成这样的平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